东唐再续_第1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节 (第5/8页)

,京师空虚,几乎颠覆社稷。

    第三阶段,神策军与宦官势力紧密结合期,从唐德宗贞元初年起至唐禧宗广明年间长安失守。

    自从唐德宗返回长安后,便开始对于神策军进行新的补充和建设。而这次建设主要以建立神策军两军中尉制度为核心。唐德宗在兴元年间便开始对于神策军进行扩充,将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分别以窦文场和王希迁监两厢,不久又将左右厢改为左右军。此时的德宗由于经历了径师之变,对于文臣武将均不信任。故而把重新组建的神策军交由宦官统率,在贞元年间正式设立左右神策中尉作为神策军的最高领导。同时也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指挥系统,其中如副使、判官等均由宦官出任。而在京西北的神策军军镇也均有监军使,这就使得宦官势力深深地植根于神策军内部,从此以后神策军与宦官势力密不可分,紧紧地联系到一起。

    在这一阶段,神策军在指挥体系上基本由宦官控制,在布防格局上,神策军在京西北地区形成了众多的军镇,这些军镇与地方藩镇形成了防卫吐蕃入侵的有力屏障,使得吐蕃再也没有能够深入关中腹地。同时,神策军镇还起到了监视歌内藩镇的作用,防止再次出现祸起肘腋的情形。战斗力上,神策军在此阶段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与神策军自元和年间起便不再征伐有很大关系。他虽然能够在历次皇位交替和宫廷政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在阵地作战的能力上基本丧失,所以会出现在黄巢之乱的过程中神策军不堪一击的情形。黄巢之乱中的潼关之战标志着唐德宗重建的神策军的彻底溃亡,神策军进入他的衰亡时期。

    第四阶段神策军与宦官集团的分离、衰亡期,从唐僖宗奔蜀,田令孜创立神策新军起至天复三年年崔胤废神策军止。

    神策军溃亡后,田令孜在成都重新招募组建了神策十军五十四都。这批神策新军每都千人,总数在五万人左右。但在指挥方式上与以前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虽然保留了两军神策中尉,但在基层指挥结构上以军使和都将为神策新军的直接指挥者。神策中尉逐渐无法直接驾驭神策军,反而采取了与都将结为假子关系来控制军队。正因为神策中尉的控制力下降,神策五十四都的军队有相互攻击者,有追随宦官出奔者,有投靠强藩者。逐渐成瓦解之势,至今年被韩建解散,神策新军也退出历史舞台。后虽又重新招募两军用以护卫皇宫,但这定额六千人的军队完全已丧失了任何战斗能力,只是一支有着神策军名号的普通卫队了。故而在南衙北司纷纷勾结强藩为援的时代,宦官集团投靠的李茂贞输给了宰相崔胤投靠的朱全忠,所以崔胤迫使唐李晔尽杀宦官,废神策军。存在一百多年的神策军正式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可以这么说,在神策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宦官势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神策军赴难中原,它走过的每一步脚印都有宦官势力的踪影。从边军到藩镇再到中央禁军都是依靠鱼朝恩的扶持;兵力达到十五万,形成神策中尉制度是窦文场和霍仙鸣的功劳。反之,神策军的强大也为宦官势力把持朝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历次皇位交替和与朝臣的斗争中,都可以看到神策军定鼎乾坤的作用。在衰亡的过程中,二者也是一致的。由于中央政权的衰落,宦官势力不可避免的也在衰落。而依附于宦官集团的神策军自然而然也是走下坡路的,在战斗力、兵力和给养上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所以神策军与宦官集团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故随着宦官集团的覆灭神策军自然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而李曜之所以听到李巨川说能让神策军为自己马首是瞻之后吃了一惊,则是因为神策军再如何不济,在目前的情况下,仍应该是尽量维持皇权的一支军队,为何李巨川这话听起来,竟似乎有把握能让神策军投到藩镇麾下一般。要知道,这个“投”,是整个神策军的投靠,而不是神策军麾下某个将领带着本部人马的投效。

    如果掌握神策军……李曜心中也不由得跳得快了不少。

    那岂不是表示,自己可以看似不挟天子地挟天子?

    第211章 掌控四镇(一)

    无论是曹cao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齐桓公的“奉天子以讨不臣”,实际上都是以自身的实力为后盾,再辅之以天子天下正统的名望来“威天下”。李曜千等万等,此时此刻才决定出兵,为的当然也是尽量利用皇权的余威,使自己的一切行动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但有一点让他感到犹豫的是:自己现在是否真有这样的实力。

    诚然,李巨川的话足够让任何关中附近的藩镇动心,但李曜本身绝非冒失之人,如果“挟天子”或者“奉天子”之后,自己的能力只如韩建这般,那迟早会引火烧身。在皇权衰落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