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唐再续_第12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8节 (第4/5页)

眉,又问李嗣源:“十弟你呢?”

    李嗣源想了想,道:“河中要地,某恐王珂暗弱,不能守。”

    李嗣昭看着李曜,缓缓道:“正阳,河中虽非我土,实我基石,既以盐池供我军需,又以地利扼控关中,此咽喉重地,非名帅大将不能固守。”

    李曜假意沉思,片刻后沉吟道:“九兄说得在理,只是当初琅琊郡王(注:指王重荣)与大王曾为子女立下婚约,如今王珂年长,正是履约之时。一旦履约,大王仁厚,必不愿夺其父业,如之奈何?”

    李嗣昭深皱眉头,试探着问:“不若杀之?”

    这话一出口,李曜立刻摇头:“此非君子所为,必为天下不耻。况且,若我等将王珂杀之,天下人必以为此乃大王之意,皆言大王欲夺故人基业,如此大王如何不怒?倘若我等为河东谋计,却因此冤死,岂非不智?”

    李嗣源听得连连点头,道:“正阳言之有理,王珂虽是黯弱无能,然则其事太原如事乃父,恭敬有加,杀之不详。”

    李嗣昭愁道:“那便如何是好?”

    李曜不语,李嗣源则问:“若非王珂,谁镇河中?”

    李嗣昭看了李曜一眼:“若某为大王,必用正阳。”

    李嗣源反问:“为何?”

    李嗣昭道:“大兄二兄同时失宠,如今太原诸子,谁最显赫?”

    李嗣源点头道:“此非正阳莫属,次则八兄(李存审)。”

    “这便是了。”李嗣昭瞥了一眼四周,稍微压低了一下声音:“大王如今正全力培养廷鸾,此番出征前,调他去做了铁林军指挥使,这可是落落生前的位置。大王这么做,其意分明。既然要培养廷鸾,则以正阳之勋望,势必不能久留太原,否则廷鸾如何冒头?然正阳如今已然邢洺副使,他又不能真去邢洺上任,如此一来,原本能去的地方只有幽州,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幽州军政附与刘仁恭与高思继了,这一来正阳便没了去处,于是继续留在太原练兵……如今好容易等到河中出事,若不抓住机会让正阳留在河中,则各方都不好处置。”

    李嗣源叹道:“那就只看大王心中如何决断了。”然后看了一眼李曜:“正阳,你自己怎么觉得?”

    李曜微微一笑:“关键是要让大王知道,王珂实在守不住河中。”

    李嗣昭忙问:“那该如何做?”

    李曜略一思索:“你们说,若是朱温偷袭河中,大王怎么想?”

    李嗣昭脸色一喜,李嗣源却摇头道:“朱温此时无论如何不会偷袭河中。”

    “为何?”李嗣昭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嗣源道:“如今我等是勤王之师,朱温若是偷袭河中,就变成了关中三藩的一丘之貉,这与朱温此前装作尊崇皇室的做派完全相对,会影响他在朝廷心目中的形象,某料以朱温之jian诈,必不会如此鲁莽。”

    李嗣昭失望道:“如此说来,此计不成。”

    李曜却不以为然,摇头道:“一件事做不做,关键在于收益与损失的对比。若是朱温觉得拿下河中,足以底定太原,或是使我河东一蹶不振,我料他必然会做,毕竟,他与我河东为敌,不是一日两日,这是生死大敌。”

    李嗣源微微惊奇:“如何让朱温有这般念想?”

    李曜道:“须得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我与大王都在关中,一旦他拿下河中,便能堵死我河东大军返回太原之归路;其二,他没有被其他事务绊住,能够抽出足够的兵力。”然后他又补充道:“而若是再有第三点,就更有把握:那就是他能找到一条出兵河中的关键理由,这条理由至少表面上能说得过去。”

    李嗣昭蹙眉道:“前两者或有可能,这第三条如何应验得了?”

    李曜冷然道:“张供奉若是不能回到天子身边,告之天子我家大王之忠心,待我河东大军临近长安,天子必不敢直入我营,也不敢任我大军进入长安而安坐不动。只要天子出奔,朱温便有了借口,说是我河东大军威逼天子,使天子乘舆,如此他便有了出兵的由头。就算日后天子相信大王只有忠心,并无二意,那时节朱温恐怕已然出兵河中,王珂危矣。”

    李嗣昭倒抽一口冷气,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