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节 (第2/6页)
速行进的要求。
为配合这次行动,国防军海军将在“龙击”行动成功后立即夺取地处印度洋中心的英属查戈斯群岛,摧毁或占领其中的迪戈加西亚岛军事基地。只要把这个联军最重要也最有价值的军事基地拿下,国防军就可切断英属亚洲地区与英属南非联邦之间的联系,局势就将变得对国防军有利。因此,必须分出一个航母战斗群来执行这一任务。
这样一来,“北宁”特混舰队就只剩下5个航母战斗群了。
“北宁”特混舰队保持25节的高速,经过11天的持续航行,隐蔽驶入南纬40度线,转头向西,直奔英属南非联邦东部外海。
这里就是海员们常说的“咆哮四十度”,风暴风力常常超过10级,浪高更是能超过20米!而且这里的海域经常是由前面陡峭如绝壁、后部平缓如山坡的“杀人浪”和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以及强劲的沿岸海流共同肆虐,整个海面如同开了锅一样的在翻卷,船只航行十分的危险。
好在“龙击”行动选择的是南半球的夏季,海况要比冬季好很多,并在安达曼海进行训练时就做好了应对一切恶劣海况的准备,但也被折腾得够呛,多名海军官兵和多架舰载机被巨浪卷入海中不知去向,多艘舰艇受损,令人心痛不已!
舰队在暴风雨的掩蔽下顽强前进,于1922年12月28日21时左右成功抵达法尔斯湾东南方2百海里的海域,清点兵力后,竟然没有一艘舰艇掉队!并且从侦察潜艇带回的信息来判断,联军还没有察觉,偷袭成功了!
黑漆漆的海天中,庞大的“北宁”特混舰队躲在一朵巨大的雨云下,在风雨中抛锚休整,整个舰队实施灯火管制,没有一丝光亮。
趁此机会,3艘“湖甲”级综合补给舰为各舰实施燃油、弹药和物资补给以及舰艇维修服务,尽管所有工作都是在漆黑中利用红外线夜视装置的引导而展开的,但还是要比白天在风急浪高的大海中边行进边作业容易多了。工作完成后,30艘“大清丁”级巡洋舰和10艘“蛟龙丁”级潜艇围成一个巨大的圆环将航空母舰、补给舰等保护了起来。
狂风裹挟着雨幕倾泻而下,遮蔽了天空,而天空下的大海白浪翻滚。在这混沌的海天中,悬挂着大清黄龙旗的“龙旗舰队”正在积蓄力量,再过几小时就将给予那些曾经施加给中华民族和中华大地深重灾难的欧洲人以致命一击!
这虽然是一个迟来的复仇,但终究是来了!
29日清晨,风雨稍停,但海面被浓雾笼罩,能见度只有2公里。放眼望去,法尔斯湾方向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联军的警戒兵力由于技术装备所限是绝对发现不了“北宁”特混舰队的。但“北宁”特混舰队的舰艇和飞机却装备着先进而可靠的无线电导航、雷达、红外线搜索等电子设备,能够克服恶劣气候的影响,对法尔斯湾内的各类目标实施攻击。因此,攻击取得了完全的突然性!
第一攻击波的198架“奔雷”舰载机组成的大编队在南半球夏天的浓雾中飞越壮丽的好望角深入法尔斯湾时,阳光刚好照亮了西蒙斯敦港区,浓雾正在劲风的驱赶下迅速散去,真是天公作美!
考虑到西蒙斯敦港平均水深10米左右,最深处也不过17米,“奔雷”攻击机如果要以鱼雷进行攻击的话,只要空投高度稍高一点,重达8百公斤的鱼雷就很容易从空中直接扎入海底,失去作用。因此,“北宁”特混舰队这次并没有为舰载机准备机载鱼雷,执行攻击任务的144架“奔雷”攻击机都在机腹下挂载了1枚5百公斤的炸弹,选择了“天鹰乙”战机惯用的俯冲攻击战术。
而护航的54架“奔雷”战斗机由于速度快,冲到了“奔雷”攻击机之前,成为首批出现在西蒙斯敦军港上空的国防军战机,立即抛掉机腹下挂载的副油箱,低空掠过,用机翼下挂载的90毫米7管火箭发射器和机载机枪开始攻击联军的地面防空设施,并重点攻击了位于港区南边的机场,将大量联军战机摧毁在了地面上,为后至的“奔雷”攻击机清除了威胁。
顿时,沉睡中的西蒙斯敦港沸腾了!
144架“奔雷”攻击机以3机攻击编队分散开,48个这样的编队以3百节的高速、70度的俯冲角从2千多米的高空顺着阳光依次急冲而下,发出刺耳的尖啸,几乎直冲到停泊的联军军舰的桅杆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