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清帝国_第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节 (第2/5页)

地,除了一线部队承担普通建设任务外,让其中那些工兵、医疗、运输、通讯、炊事等辅助部队承担测绘、运输、施工、疾病防治、后勤供应、通信联络等多种任务,以得到实战锻炼,积累经验。

    这样,将近8万名身强体壮的官兵成为铁路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晋军参谋部负责各部队的日常管理、后勤保障工作,暂时服从工作组的调遣。

    整个宁武府的官府各部门、厂矿、医院等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从全国各地闻讯而来的大量劳动力涌来这里,在各行各业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宁武府工业界得到了大批急缺的经验丰富的工人、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状况得到极大改观。科研中心梅香的那些同学们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更是废寝忘食的努力工作,一批批技术成果在各个企业中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到处都是清一色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一丝不苟地贡献着他们的才智和力量!

    “让那些洋人们见识见识我们中国人的力量!”康凡激动地说道。

    胡聘之在旁边听见了,眼望康凡,一脸欣慰,“后生可畏啊!老夫花甲之年能得与贤侄共谋山西之发展大业,不枉此生矣!”

    康凡听他称呼自己“贤侄”,亲近了许多,心里也不禁感觉温暖,但想起胡聘之因为极力推崇维新运动而将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革职,心内又觉惨然。现在是1897年,胡聘之哪能知道自己明年的事情?康凡也不知该怎么说了。

    胡聘之见他神色有异,便和蔼地说道:“贤侄有话,但说无妨。”

    康凡犹豫了好久才说道:“大人,下官认为:眼下朝中维新派虽深得皇上支持,然推行维新运动尚欠火候,匆忙为之恐生大变。大人力挺变法,如若变法失败,定要招致牵连,后果不堪设想。还望大人三思。”

    胡聘之一愣,抚须问道:“那依贤侄之见呢?”

    康凡说道:“下官认为:只须假以时日,山西之强大已成定势。然眼下正值发展之关键时段,正需大人掌控全局。大人何不以山西之发展为重,暂弃朝中之事于不顾,全身而退乎?”

    胡聘之笑了,“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倭国便是明证。大清国弱民贫,遍遭列强之宰割,不施变法,静待亡国乎?老夫身为国之重臣,岂可置国事于不顾?贤侄说笑了。”

    康凡苦口婆心地相劝,但胡聘之态度坚决,不为所动。康凡白费一番口舌。

    “有些事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康凡你不是神仙。”梅香劝道。

    康凡黯然,现在最要紧的是利用这段难得的发展时间让宁武府辖区的综合实力首先得到增强,确立自身的技术优势,再利用这一优势逐步向全省扩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而诸如戊戌变法等这些目前自己还左右不了的事只能听之任之了。

    宁武府的工业体系建成后,梅香的同学们已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消化吸收了带来的那四辆汽车的先进工业科技,他们在科研中心研制出的一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动力等陆续开始应用于本地工农业生产中,立即便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景况:冶金、化工、电气、光学等工业部门发展起来后就能够为机械制造业提供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而机械制造业得到这些支持后就能够生产出各类机床和机械产品例如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甚至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等,当然也就能够生产枪炮、弹药等武器装备。由于机械制造业是最能代表工业整体实力的部门,所以康凡将其摆在最优先发展的位置,而梅香的同学们也很清楚这一点,并为此而积极努力着。

    京太线于1897年7月全线建成通车后,开始时一直使用着那些朝廷配给的又旧又小的老古董火车。这些进口的欧美火车非常原始,功率小、效率低,而且故障不断,性能实在是不敢恭维。后来,机械联合企业蒸汽机车分厂的梅香的几个同学和工人们一起努力,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蒸汽机车:每台新型机车的输出功率提高到3千马力以上,试验时曾达到过150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一次能够牵引2千多吨的货物,性能远远超过当代西方列强的产品。

    新型机车外形高大威猛,行驶起来喷云吐雾,气壮山河,成为了宁武府工业界勇于开拓、进取的象征,随即取名为“勇进”型蒸汽机车。新式“勇进”型蒸汽机车于1898年春季投入使用后,虽然产量不大,但缓慢而坚决地逐步替换掉了原来那些进口的老古董火车,最终攫取了铁路线的全部机车牵引任务。于是,康凡看准时机,通过胡聘之上奏光绪皇帝,代清政府偿还了向英国人借的筑路款,争取到了整条铁路的路权,将这条物流命脉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