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佣兵_第1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节 (第1/4页)

    熊本太郎和另外三架飞机做为第一个梯队开始攻击,他用力压下艹纵杆,向着渝城呼啸而下,随着距离的逐渐接近,地面上密集的建筑物越來越清晰,无数人影从工厂中跑了出來,秩序井然地向山崖下面的山洞跑去。 熊本太郎狞笑着说道:“先让你们这些支那猪多活一会!”然后加快俯冲的速度。

    突然,他的眼角看到几团耀眼的火光出现在一处密林之中,熊本太郎急忙下意识地猛拉艹纵杆,飞机发出令人心悸的金属磨擦声急速升起,一发炮弹紧贴着他的机翼飞了过去。他左侧的轰炸机就沒有这么幸运,飞行员还沒來反应过來就两发炮弹击中,飞机尾部冒出滚滚浓烟翻滚着急速坠落下去,一头撞在地面变成燃烧的废铁。

    “八格!”熊本太郎愤怒地吼叫起來,飞机迅速调头,朝着刚刚遭到袭击的地方冲了过去,另外两架飞机也同时转向,加入报复的行列。 熊本一郎阴险地锁定自己的目标:一片林间空地上的四门高炮!飞机急速在树梢上掠过,突然出现在炮兵们的面前,熊本一郎猛按发射钮,密集的机关枪子弹顿时笼罩了整个阵地,他清楚地看到两名炮兵被打飞了出去,嘴角露出残忍的笑容。

    轰炸机群不甘示弱,分成几个梯次,轮番突击,不断地把炸弹扔下去,在渝城市区燃起冲天大火。地面上的[***]在连续的爆炸和密集的弹片之中浴血奋战:炮手牺牲了,装弹手立即补上;军官牺牲了,士官立即接替指挥;肠子流出來了,就用皮带一扎,继续战斗;胳膊打飞了,就用两条腿夹着炮弹往炮位上爬;炮手的腿打断了,依然猛烈开火,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弹药箱起火了,就合身扑上,用血rou之躯把烈火扑灭。

    只可惜国民政斧在渝城的防空力量还是太薄弱了,只靠着为数不多从加拿大和法国购买來的高射炮根本抵挡不住曰军航空兵的轰击,驻守渝城的苏联飞行队也被曰军护航的战斗机死死缠住,他们只能看着曰军的轰炸机对渝城市区狂轰滥炸。一个小时之后,曰军付出损失2架轰炸机和一架战斗机的伤亡顺利撤出战斗,而此时的渝城早已变成了一片火海。

    渝城的空袭结束不过两个小时,一名被曰方抓获的军统情报员被装在麻袋中扔在了军统渝城站的办公大楼门外,四肢被生生炸断的情报员面如金纸一句话也讲不出來,可他光裸的胸口被人手锋利的刀刃留下了几个字这就是挑衅的后果。情况很快就被传递进了南岸别墅,神色疲惫的蒋介石沒有说话,只是闭着眼睛默默的坐了一会,便吩咐戴笠把这个情况告知给远在昆明的赵志知晓。

    交战时期,敌我双方的手段层出不穷,给对方施压只是其中的一项,蒋介石的疲惫并不是因为那名军统情报员,他的疲惫完全是來自于曰军航空部队轰炸渝城。大量民众的伤亡和大批工厂被炸弹损毁,这是真正困扰着蒋介石的事情,薄弱的空中力量,这一直是国民政斧的短板,他现在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赵志的身上,因为他知道赵志手里攥着一批飞行员和飞机。

    “同意出战”从南岸别墅里发來的电报上就只有四个字,赵志看着手上这份署名蒋中正的电报,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他的犹太军团并不属于国民政斧的战斗序列,说好听点是租用了昆明的一块地方整训,说难听点跟国民政斧完全沒有任何的关系,这怎么自己和曰军开战还需要老头子的批示。

    第六十八章山城空战

    面对曰军的挑衅,赵志保持了他一贯的冷静和克制,只是下令让刚刚完成试机训练的烈火飞行队转场去渝城,整整50架p-40战斗机趁着夜色飞去了渝城,赵志手下的第五犹太军团也带着刚刚送抵昆明的100门m36型40毫米博福斯高炮跟着去了渝城协防。赵志手里的这些高炮还是他在华沙攻击战中获得的战利品,属于波兰国立兵工厂的产品,近期才刚刚被舰船从遥远的英吉利还写运抵仰光港,正好被赵志拿來防守渝城。

    一个星期后,曰军航空部队再次发起了对渝城的空袭,骄狂的曰军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中国已经沒有了战斗机,故而只出动了很少一部分战斗机护航,他们根本看不起驻守在渝城的苏联飞行队。上午八点二十分,十八架‘九六式’轰炸机从汉口机场起飞,汇合了从运城方向过來的12架轰炸机之后,一起掉头飞向目标城市渝城。

    赵志从英国整体搬迁來的雷达起了作用,在曰军机群飞临渝城市区之前,赵志布置在渝城西郊临时机场里的20架p-40战斗机全体升空,与此同时,防空阵地上的炮兵们安静地肃立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旁边,等待敌机的到來。曰机刚刚飞抵渝城市区上空,天空中顿时响起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密集的射击声,部署在四周的防空阵地梯次开火,炮弹和子弹在半空中编织成绵密的火力网,牢牢挡住敌机的去路。

    曰军飞行队显然沒有料到地面上的防空火力居然如此凶猛,不等他们做出反应,已经升空的烈火飞行队已经撞了过來,在被防空炮火连续击落三架轰炸机之后,护航的曰军战斗机也被烈火飞行队的p-40战斗机给牢牢缠住了。曰本飞行员仰仗自己娴熟的飞行技术和丰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