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佣兵_第12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8节 (第1/4页)

    在曰本人心中,美国也是他们的盟友,如果不是美国给他们输出了大量的物资和资源,曰本军队根本无法那么快就崛起并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可就在帝**队马上要占领整个中国和东南亚的时候,美国人怎么能把武器卖给德国人?他们不是一直禁止武器出口的吗?难道德国与曰本断交也是美国人的意思,就因为帝**队占领东南亚的同时也可能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不,不会是这样的,野村不相信德曰两国断交的事情里会出现美国人的影子,可手上这份资料里明白的显示德军攻击波兰的时候,的确是使用过美国生产的新式装备。野村的脑子乱了,他已经分辨不出这份情报的真实姓,心里一直不承认美国人在这件事情里可能扮演的角色,但资料里记录的那些文字却又都把矛头指向了美国。

    “伯克曼说,还有一个人也许知道更多的情报,但是那个人要的价钱很高,我不知道值不值得去找他”小野见二的腿在发抖,野村脸上的阴霾让他有些害怕。这位从支那调来的上司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曾经有一个自持有些资历的特工挑衅过野村,不到三天的时间那个狂妄的家伙就变成了河里泡着的浮尸,小野见二不想得到那样的结局。

    “算了,就这些就够了,咱们把这些资料带回本部去,至于大本营的那些家伙会怎么想,那就是他们的事了”野村走到窗前伸手挑起窗帘的一角向外看去,街角的路灯下面明晃晃的站着两个身穿皮质大衣头戴礼帽的家伙,野村知道那是德国人的秘密警察,是来监视他们这些还没有离开柏林的人。野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无力感,就这样吧,也许这份资料里说的是真的,德曰两国断交真的是美国人动的手脚,只有这样对德国人示好,他们那些堆积在库房里的军械才能变成钱,支援给联军是拿不到钱的,美国人可都是些利益至上的家伙。

    电波划过夜空飞向遥远的东京,野村把伯克曼拿来那份的资料原封不动的以电报的形式发去了东京,他已经接到了被调去缅甸的手令,有关德国的一切都和他再也没有了关系,至于东京方面会如何分析这份资料,那就不是他的事了,他已经订好了明天去美国的船票,他将会在美国乘坐商船直奔缅甸。

    一定是美国人动的手脚,要不美国人为什么会突然中断了运往曰本本土的那些物资,一定是他们。这些贪婪的美国人,他们一边用美国人不要的物资从曰本换取大把的钞票,另一边却伤害曰本的利益,难道他们就看不到帝国的实力吗?仔细分析了野村从柏林发挥的资料之后,激进的大本营参谋们已经完全把赵志当做了美国人的障眼法,狡猾的美国人这是想用这个莫名出现的中国人来转移曰本的视线,他们是想祸水东引,想把曰本的怒火转嫁给中国。

    ,,..

    第十三章战火飘摇

    “开炮”炮兵集群指挥官高举着的手臂猛然向下一挥,炮兵阵地上依次腾起12团烟雾,从12门大口径榴弹炮膛中射出的炮弹直扑对面的联军阵地,这里是德军与英法联军交战的前线,双方的军队此时正打的难分难解,很明显有着大口径火炮的德军看着要占优势的多。‘..“轰”“轰”“轰”炮弹落地把联军的阵地炸出一片硝烟,联军本以为坚固的防线被炸的一团糟,尤其是那几辆英军的谢尔曼坦克,更是直接被炮弹炸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球。

    “开炮,自由射击”集结在一起的大口径火炮借助前方观察哨用步话机发回的坐标开始自由射击,联军防线上的堡垒和固定火力点一个个的被炮火摧毁,在前方观察哨不停的坐标修正之后,德军的炮火开始延伸。“哒哒哒哒哒哒”德军前沿阵地上的机枪开始射击,对着他们怀疑的敌方火力点射击,密集的子弹加上四溅的弹片压的联军抬不起头来,事实上在这样的火力打击下强行还击,只会是白白的搭上自己的小命,有经验的联军老兵都抱着脑袋蜷缩在战壕里。

    “开始冲锋,压上去消灭那些该死的英国佬”隐蔽在战壕里的德军士兵在军官的组织下利用炮火的掩护发起了攻击,步炮协同,这是德军的新战术,尤其是在突破敌方阵地的时候,这种新战术非常的可行。潮水般的德军士兵从战壕里涌了出来,直扑对面的联军阵地,不同于以往的战斗,这次发起攻击的德军士兵不间断的朝对面喊着劝降口号,这是德军统帅部的主意,德军的目标是英国人,法国人是他们劝降的对象,德军想要孤立英军分化联军。

    很显然,德军的这种新战术很管用,密集的炮火攻势已经让对面的联军出现了败退的迹象,在大批的德军士兵发起攻击之后,联军的防线终于发生了崩塌。一支败退的联军部队慌乱的撤进了市区,在军官的指挥下利用建筑物组织起新的防御圈,他们妄图用这样的方式阻击德军,为大部队的撤离赢得时间。攻势如虹的德军并没有要和他们缠斗的意思,直接调集了装甲部队堵住了离开市区的通道,用巴祖卡的直瞄炮火一个个的摧毁联军刚刚建立的火力点和防御圈。

    随着一声声的爆炸声响起,联军断后部队建立起的火力点一个个的被吞没进废墟里,响彻市区的枪声渐渐了小了下来,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