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教父_第2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4节 (第2/4页)

财神爷供起来了。

    这其中不光是牛家村的村民,还包括鲁镇其他七个村的村民。

    他们在宴席上大致听说了昨天牛皓凌和牛老爷子的冲突,心里怎能不担心?要是牛皓凌一气之下离开了鲁镇,那他们的子子孙孙岂不是都要继续受穷了?

    这次牛皓凌和牛老爷子交谈的时间很短,过了不到十分钟,牛皓凌便从牛老爷子的房间里走了出来,他经过院子门口时,还和一群乡亲笑着打招呼,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异状。

    黄昏时分,当这些村民再打算拜访牛皓凌时,已发现人去楼空。

    离开!

    之后两个月,大多数事都沉寂了下来,齐州再一次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而泉市,也再度失去了牛皓凌的消息,红叶集团高层早已习惯了牛皓凌的消失,红叶集团的发展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泰山脚下。

    早上7点,泰山中天门挑工队的宿舍里,一群汉子摸索着从冰冷的床上爬起来,打了些山泉水洗脸,各自拿起自己的扁担朝着不远处的店铺走去。

    他们很多人在这里已经工作数十年了,在外界,对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挑山工!

    泰山上,小到方便面,大到岱顶上的建筑材料,都离不开挑山工的肩膀,曾几何时,挑山工也成了泰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泰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汗如泉,劲如松,顶烈日,迎寒风,春到夏,秋到冬。青春献泰山,风光留大众,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多年前,北大学者杨辛写了一首《泰山挑夫颂》,便是写的这些在泰山脚下默默耕耘的人。

    可惜的是,如今山上建了几条货运索道,“抢”了他们的生意,大多数挑山工下了山,转了行,如今挑山队里不过十余人,他们的年纪大多都在四十岁左右,在队长一声吆喝下,这些人接过捆绑好的货物,赤裸着双臂,肩扛重物一步步朝着泰山山巅攀爬而去。

    这支挑山队的队长年纪大概五十多岁,生的又矮又壮,他弓着背肌,背上的肌rou像是一只只小老鼠般上下涌动,在他一声声嘹亮的口号下,这支挑山队启程了。

    队伍里,这支队伍的第七个人年纪最小,他看上去不过二十多岁年纪,长得算不上强壮,但挑的担子却不轻,一根扁担百多斤的货物,走的可是虎虎生风。

    现在的年轻人当中能有这种气力能下这等苦力的人太少太少了,记得两个月前这个小伙子第一次过来应聘时,几乎瞬间就被挑山队众人否决了。

    挑山工可不是一般的职业,他首先要求气力,其次是耐力,最后才是经验与吃苦耐劳的韧性,在挑山队的人看来,这么一个明显是娇生惯养连手掌都没有茧子的小子绝对无法胜任这件事。

    可事实却让这群干了数十年的汉子们感到吃惊,小伙子走到两个汉子身边,一手一个将他们肩上的担子举了起来,要知道,尽管这两个汉子挑的都是水和面,但重量也有七八十斤了,两个担子加在一起也有一百五十多斤,这样的怪力,怎能不让他们吃惊?

    就这样,这个小伙子便加入进了挑山队,一干就是两个月。

    这两个月,他吃住都在挑山队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只是几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面杂乱不堪,连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挑山队的人大多都是靠卖力气为生,这些人没有什么心眼,只要看你顺眼,他们是无话不谈的,这两个月,小伙子听的多说的少,颇合他们的好感。

    每一次出发‘挑山’,小伙子都是走在队伍中间位置,不少老挑山工都受到过他的照顾,要知道,在‘挑山’过程里一旦身体出现些许状况,就可能发生很大的危险,毕竟这里都是陡峭的台阶,不小心一个趔趄,人就可能滚出成百上千个台阶,摔得头破血流。

    每一次队伍里有人力乏或者身体不舒服时,这个小伙子都是将担子接过来,并且从来不索取好处。

    两个月的时间,原先皮肤白净的小伙子黑了一大圈,他的皮肤呈现出一种健康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