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6章 御龙在天 (第6/11页)
非拉美大陆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板块,并且在大陆被撕裂的时候各种东西会怎样反抗这个过程——青铜金属在断裂前弯曲并扭曲,肌rou纤维在骨头一根根折断的时候反抗,被撕裂的,被撕裂的大陆那样伤痕累累。 九州大陆实际上是覆盖在很多层板块地质结构上的,问题是这些地质结构大部分都在同一个地方断裂了,断裂后的九州大陆仍然覆盖在这些地质结构上,因为有些板块结构还没断裂。这样,因一部分板块被挤入另一个板块下面而面积减小的九州大陆,有了更多的伤痕。九州大陆边缘的仙山,通常会保持它们原来的海拔高度而继续位于海洋熔岩层之上,这是由板块的厚度决定了的。固体的土地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比较轻的元素组成的,在地球行星早期的冷却过程中,这些较轻的元素上浮并最终形成了飘浮的地壳。但其中一些仙山、幽都难逃劫数。 当一个板块迅速地挤压到另一个板块下面时会发生造山运动。在板块之间有摩擦力,所以位于上面的那个板块会起褶皱。这些褶皱表现出了压力的产生和释放,这些压力会导致板块猛烈的水平位移和地貌剧变,有时因地层断裂会形成新的悬崖或者突出地面的巨石。那些在板块互相挤压时处于上面的板块的古猿们此刻会被抛向天空并受到撞击,简直没有安全的地方来躲避。板块挤压把较低的地层上面的九州大陆向前推,这可以释放压力。这种,一个板块对另一个板块的刺入可以是很突然的爆发式的,岩石层再一次彻底下沉了。即使在那些古猿们意想不到的平时地质活动并不活跃的地方,压力的产生和释放也会导致地表起皱。被压缩的岩石也会被水平地推入它附近的由土壤或者任何密度比岩石小的东西所占的空间。 所以,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末日,那些位于山谷的古猿会发现石头从山坡上弹射了出来,或者石头意想不到的从他们的脚下象标枪一样发射了出来。想要躲过造山运动地质灾害的话,待在山里是不可靠的,而且……神战还在继续。天空降下火焰风暴,那是古神的战斗击碎了星星,其中一个大碎片就是现代人所指的月亮,可能是因其运行轨迹类似于彗星,所以残余下来,而更多的碎片坠落,对地球的上层大气产生一个冲击,有些化为流星轰击大地,有些完全被消耗完了但不值得庆幸。因为形成的热气体因为频繁的神力闪电和火焰被加热而生成了烃类,碳氢化合物气体,这个过程类似于氮气和氢气经闪电催化合成氨气,碳和氮是相邻的元素,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燃烧的天火象下雨一样降落到地球上。因为上层大气的消散,这种火风暴会杀死它下方的所有生命。 这就是……天崩! 在古神女娲补天之前,所有这一切都曾经在远古时期作为古猿类的观察结果伴随着大灾难被记录了下来。这种火雨使森林起火燃烧,之后那些地方的植被从种子和植物的根系重新生长出来,很多地区只不过是在一段时期内因植被遭破坏而裸露着地表。然后洪潮来了,在地极转换期间,共工占据的海洋作为一个整体是运动着的,虽然共工败绩,但在地壳移动时,海洋却因为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待在原来的地方,这样海水越过海岸线冲上九州大陆。这就是第二次大洪水,海潮的最前锋也是它的最高点,象寂静的潮水一样不断上涨,海浪冲击着九州大陆内区,毫不退却的向前移动着,这是一个稳定地向内陆方向不断加强的洪水。 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古猿,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跑到比海水高的地方。很快他们就到站到了他们能到达的最高的地点,喜马拉雅山,然而,海水仍然在稳定地流向九州大陆内部,并且仍然在上涨,而最终淹没那些已经站在了“高处”的古猿。那些在船上或者在漂浮物上的古猿,他们被海流带到九州大陆内部,直到一个相反方向的退潮开始被大禹救起。反冲回来的海水因为对于地壳具有一定的相对速度,它不在它平时所在的海床的位置上停下来,而是越过海床冲击大洋另一侧的海岸。 所以,大洋两侧的地区交替地经历这种大海潮,这种情况持续一些日子,直到海水的动能减小为止。当洪潮退回时,那些仍然随着船队漂浮在水面上的古猿处于一个被海流拉向大洋深处的危险之中,因为各处的海水并不是均衡地流回海床,在有些地方海水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地回流。在海潮的波浪遇到山峰的地方,海潮钻过峡谷继续前进。在海潮流过内陆的地区,导致洪水深入内陆千山万水,扩宽的地方和撕裂出来的地方,都被海水占领。将有比周围的海水更多的可供海水汇聚的地方,这导致更远的原来集聚在两极的海水迅急地向地球上的这些部分流动。而共工一族也趁机兴风作浪,那就是相柳、无支祁等等。 虽然因为神战,古神们顾不上自己附庸的古猿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