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7章 (第2/2页)
旁人代劳。” 使者闻言大惊失色: “世子,谋逆之人尽被诛杀,世子何故再作此言!” 高澄不愿多言,命人将使者赶出大营。 崔暹、赵彦深留守洛阳,跟随高澄南下的心腹幕僚只有崔季舒一人。 当他听闻高澄将使者赶走,不愿收下所谓犯事者的头颅,慌忙赶来高澄帅帐,委婉地劝谏道: “大都督素有仁名,今日为何不愿宽恕徐州人士?若稍加安抚,徐州无需耗费一兵一卒即可收复。” 高澄有他的计较,解释道: “徐州之事不比三荆、兖州,是当地豪族与军中将校合谋杀官叛乱,我若宽纵他们,只恐人人效仿。” 在高澄看来,徐州与三荆、兖州两地叛乱性质不同,三荆、兖州是在州郡主官的裹挟下谋逆,而徐州豪族却是杀官造反。 如果因这些人送来十七颗替罪羊的头颅,就将此事揭过,徐州自然可以轻易收复,但只怕将来的麻烦可就多了。 崔季舒闻言继续劝道: “既然大都督决心立威,更应该安抚徐州豪强,仆有一计,请大都督命人追回使者,收下头颅,赏赐金银,命使者带话,让徐州代理官员准备酒rou犒劳大军,再摆设宴席,为大都督接风。 “如此,徐州上下必然深信大都督欲赦免其罪,大都督可用城中恐有余孽为由,命部曲接管城防,此应有之理,旁人又怎敢多言。 “再邀徐州将校一同赴宴,只需他们入城,便是待宰牛羊,或杀或刮,只需大都督一言便可处置。” 崔季舒这条计策有其可行性,但对于高澄来说得不偿失。 通过哄骗的方法诱杀徐州叛逆,确实轻松,但代价是牺牲自己的政治信誉。 政治信誉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人视如草芥,但也有人视若珍宝,并最终换取丰厚收益。 比如司马懿,他就将政治信誉卖了一个好价钱。 高平陵之变,胜负未分之际,司马懿用苦心经营四十年的政治信誉,换取了曹爽相信洛水之盟的誓言。 相信自己放弃反抗,交出兵权,可以保留爵位、财产。 最终在曹爽放弃权力后,司马懿违背誓言,杀尽曹爽宗族,司马氏从此彻底掌控曹魏。 高澄是北魏权臣渤海王高欢的世子,是高氏的继承人,政治信誉的价钱怎么能比司马懿要低。 司马懿换得两晋一百五十五年国祚,高澄不愿初出茅庐,就只换一个徐州。 况且对于高氏来说,高欢的政治信誉已然廉价。 出身底层的高欢为了成就霸业,三次背主,又两次与尔朱兆盟誓,透支的次数着实多了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