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北平墙高望门楣(二) (第2/2页)
里肯去贵州吃土,倒是澳门的传教士能吃苦,不过有人比我快了些。” “看来天成知道澳洲人的事情?”徐光启闻言,斟酌了一番问道。 “赞善也知道澳洲人?”王星平面露狐疑之色,顾子明他们到广东也不过一年多时间,怎么连北京这边都有消息了?未免传得太快了些。 但徐光启很快便为王星平解了惑,他一边喝着茶一边慢悠悠道:“我也是刚刚收到澳门的消息,这段日子以来陆若汉弟兄在琼州的布道异常顺利,如今澳门又有不少教士往那边去了。” 依徐光启所言,陆若汉自到了三亚便着手在当地回回中传教,期初很是起了不少冲突。但那些澳洲人善于经营,手下家丁也厉害,没用多久便控制了局面。于是不甘寂寞的陆神父在短暂失去人生目标之后干脆带着几个日本切支丹深入黎母山中开始给黎人传教,没想到的是效果出乎意料,如今三亚那里已有黎人教民数十人了,受到这个消息的鼓舞原本因为南京教案从北方回到澳门蛰伏的不少教士纷纷启程前往琼州,阳玛诺、熊三拔都在此列,听闻三亚如今已是一个大去处了。 听到这个消息王星平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傅小飞那里如今该是如何头痛,这些教士看起来的确敬业得很,应该也对三亚的建设多有助益,但发力未免有些过猛,就怕到时候最先引起官府注意的不是元老院而是耶稣会了。 不过有一点情况不错,的确是因为三亚开拓的缘故,如今澳门最优秀的几位教士都已经去了琼州,想要找人去贵州传教,既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道路也的确艰难了些,已经很难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提议了。 王星平道:“澳洲人自称华夏一种,听闻是宋季南渡的汉民,于工商之事上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天成把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徐光启淡淡道,随即又从袖中摸出一个精巧仪器,“能造出这种东西的岂是一般的工商。” 徐光启的手上是一个扇形仪器,约莫90度上下,王星平倒是认得,这是万通行半年前投放到市场的‘八分仪’,是伏波军自用六分仪的简化版本,专用于航海观测,一经面世便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售价也是不菲,饶是如此当时停泊在广州的船长们对此物依然是趋之若鹜,只是这么快身在北京的徐光启便已经得了一个也出乎他的意料。 方才那中年人道:“听陆若汉神父来信中还说,澳洲人以屯田为名在三亚修了不少堡垒,且有大炮,如今倒是比起崖州州治更像是金城汤池了。” “此事小侄倒是没有听说过。”王星平感觉撇清自己关系。 徐光启却不以为意,“澳洲人的事情不说,天成就先说说想要我怎么帮忙吧。” 他现在对这个行事严谨有据的年轻后辈更为看好了,很是希望能够延揽王星平入教,故而又将话题扯了回来,希望能够示好于他。 “其实小侄是想请先生帮忙上书,将最近北方判了流刑的工匠人等多送些到贵阳来。” “此事你伯父便可办的,何必舍近求远呢?”徐光启问道,但并未拒绝。 “人多力量大,小侄觉得此事还是要多些人说才能见功。” 徐光启闻言哈哈一笑,“好个人多力量大,不过光是工匠而已,这军户实边可不好办。” 他虽然嘴上说笑,但心头却对这话有些感触,一个多月之前庞迪我神父以病残之躯上书皇帝,其中言辞恳切,加上在京的奉教官员以铸炮援辽为名推波助澜,自去年以来的一波对圣教的攻击大有消弭之势,这让徐光启心情大畅,不过也的确如徐光启所言,就算真能解决一些工匠,这军户也是问题,总不能都靠流放罪囚解决,毕竟这大明一年的流犯也没有多少。 王星平忙道:“此事小侄倒是计较下了,恐怕就这几月便能办成,也可算是一桩功德。” “这倒奇了,我怎么没有听说有这样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王星平轻描淡写的说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论断,“辽东必败。” 1、《大明会典》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3、《明史徐光启传》 4、《明史孙元化传》 5、《万历顺天府志》 6、《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7、《陶庵梦忆》张岱 8、《明代北京经济述略》韩大成 9、《万历顺天府城复原图》 10、《皇明奉议大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赠詹事府少詹事琨阜杨公墓志铭》孙承宗 11、《康熙会稽县志》 12、《帝京景物略》刘侗、于奕正 13、《宛署杂记》沈榜 14、《晚明史》樊树志 15、《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徐宗泽 16、《明代北京的经济生活》许大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