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南来消息言是非(一) (第1/3页)
两丈八尺高的城墙宽也是两丈余,墙基尚没有开建反而是通往各处关津的城门连名字都给取好了。 普定街拦腰隔断,就准备建在炎帝宫侧的西门通往威清卫,故而得名威清门。 北面的南京街上多是来自两浙的商户,常年在此地做着茶马生意的外路商人们,如今隔着街北也被一座新起的城门阻断,轩辕庙外的大道直直通往百里之外的陆广河,故而此门便得名陆广门了。 东面两道城门,靠北的灵官阁旁的那道通往洪边十二马头,是为洪边门,最后便只剩下一处从化龙桥一路延伸而至的新东门。 王星平心道光看官中这城门的命名倒还真是简单粗暴。 对于这样治政的成绩,城中官绅自是都极为看好,故而城门才刚刚搭起脚架便又收到了富户们三千多两的捐输。眼见得这筑城之举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乐得张鹤鸣与孙崇先心情也极好,连杨鹤这样向来跟巡抚唱对台的都鲜见的低调了起来,例行的奏疏中说起此事也只说‘或于边事不无补益’,虽然依旧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可光听口气此事看来便是挑不出什么错处。 修筑城墙,计划征调的的卫所军卒是两千人,本地的工匠另计四百,剩下的便是于的部和北城外各里甲的伕役,六百余丈的城墙按照以往的惯例当在一百二十万个工上下,以贵阳城如今动员的规模而言两年的确稍微紧凑了些,但王星平觉得倒是没有太大风险,而且向张鹤鸣说出两年时间也有自己的一番缘故。 两年的时间说慢不慢,说快也不快,却恰恰是在王星平的孝期之中。 其实以王星平这些日子在府学中系统的学习来看,所谓八股取士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艰难。 以他以往的阅读量,四书五经本不算什么,加起来都不到五十万字的内容不过一本不算太长的小说的文字而已,数百万字的小说过去一年王星平多少都会看上几部以解闲暇无聊。至于经书中的道理,后世的各种演绎和注释比之明季又不知多出了繁几,纵使没有深研过也能说出不少。 科举kao shi除了一般的经义之外,便是八股制艺,而制艺首重破题,也就是正确解出题意。因为总是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句式翻来覆去难免重复,为了避免这样的重复,便生出了截搭题目,将原本毫不相干的两句放在一起作为让答题者将之关联。 这才是真正困难之处,马士英曾对王星平说过,这一等题目往往怪难,即便是他这样的底子去考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好在这样题目在江南那样科考繁盛的地方颇多,还是因为文风鼎盛的缘故难免多有题目重复。这贵州的科试倒是截搭得极少,除去了这些运气成份的干扰之外,寻常的科举其实也不算是多么可怕,贵阳的举人几乎就在几家大族中产生,倒也不是跋扈,实在是文气也就聚在这么几家身上。 这一回从重庆回来,王星平已是哪里都不准备再去,只想着好生经营家中产业然后等着孝期一过便去参加科考好歹博个功名,见过了当官的好处,无论是有心仕途还是为了在这一世有个出头,都需要有一纸官凭做个倚仗。本来也有人劝他守孝一年就可以勉强参考,贵州的资格审核其实并没想象中的严苛,民间也多有只守一年便出孝的,但王星平自己倒觉得无所谓,反正年纪还小,何苦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 时间过得很快,虽然才过刚过了立冬没几日,但北城外的各处工地也已经动了起来,从周围山上开采的石料陆续运往了几处规划为城门的所在进行切削打磨了,虽是石城,这史料却都要做成条砖样式才好堆砌。 王星平虽名督工,但实际的事务还是收下人尤其是丁得水几个在做,他平日要用心于学业白天能够抽空的时间自然不多。 好在现在身边已经逐渐聚起了一帮朋友,王忠德以及现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