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四) (第3/3页)
” “小的们正在清点。” 罗炜站起身,跟着手下朝码头边走去,尚未走拢便看见一群民壮围在一起。 “何事吵闹?”多年的积威,一句话便镇住了场面。 被围在中间的施公四见有领头的过来,赶紧上前苦苦求告。 “老爷容禀,我是这船的船户,官府说要用船,我们下民耽搁了生意也没话说,可如今几位差爷又说我舱底这几瓮酒碍事,非要给搬上岸去。” 施老儿边说就边往后看,那眼神分明是在向两位主顾求助。 他这一说,原本都在旁边等着的另外三户船家也跟着求告起来。 那带头的民壮却不依不饶,边说边使着眼色,“罗头,这船上就这底舱能放些货,不搬上来可不好办。” 罗炜并不理会,先打量了一番码头上的情形,见了船上下来的几个商模样,便又转过头对施公四温言细语道:“今日是奉了县中差遣,有阐化王的贡使打此地去合江,需得征调些民船一同前往,走完这趟的便是功劳一件,都有犒劳。” 施公四听这领头话头软了些,马上叫起了屈,“小人不是不愿给官爷们效力,实是这几位人已经赁下了我家的船,都是有经济过了川资的,实是吃不起官司。” 罗炜闻言眉头一皱,想了想,忽地调转了话头,“你这船酒可有税契?” 施老儿先听这罗班头说话,还觉似有转圜余地,可现在一听这句,马上便吃了一惊。 明代虽然不比唐宋,将酒税包给大商家经营或是官府自营。但也不能说全无管控,虽然规矩宽松不少,但糟坊酿酒要找县中买酒曲,酿好的酒拿到市场上发卖也要有完税的凭证,虽然所费不多,好歹也是地方上的一个进项。自然,规矩是规矩,实际做起来没人会去计较,市场上的酒家也不会将税契给挂出来,只是如今这位罗班头问起了,施公四如何不会明白话中的意思。 施公四的额头已经见了汗,虽说一斤酒才一厘银的税并不算多,可偷税漏税,那就是个罪过,在别人家的地盘上,自然是可大可小,何况自己连船带货可都在这里。他心头正悔不该接了这趟倒霉活计,却听背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 王星平不紧不慢的说道:“这酒是我托船家在半边桥购入,原本是要送去重庆府。” 看到来了救星,施公四不等罗炜问话,赶紧介绍,“这位是贵阳来的王家少爷,正是赁我这船的雇主。” 罗炜上下打量了一番面前的少年,见王星平年纪不大,嘴上便不松口,继续打着官腔。 “哪家少爷也不能坏了朝廷法度。” 王星平的嘴巴自也不会吃亏,他呵呵笑道:“茅台乡的官曲想来不会是从仁怀县买来的。” 仁怀县隔着永镇驿两三百里水路,又是逆流,那里的糟坊从来都是从遵义府买曲,况就算是用的私曲酿造,那也是糟坊的事,与买家无涉,只是这话在罗班头听来便是满满的嘲讽,他自也不会在话上服输。 “官府定下的除了曲税,可还有准售税。” 王星平回道:“我买这酒是为了自饮,再说……” “就算要卖,那准售的税钱也是交到重庆府,似也不干仁怀县的事情。” “班头问王某朝廷法度,如今可是听明白了?” 反正这一路下来,王星平本也打算闹点事情,何况今次的事情自己占着理,又有这么多人见证,以今日所为,当是能传个好名声出去,只是对面的这位罗班头听完,脸色已憋成了一副猪肝模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