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节 (第2/3页)
丹陛下立着的李万福,立刻上前将万永朝双手奉起的一份国书接过来呈给慕沉泓。 慕沉泓打开高昌王的国书,看完之后,啪的一声拍在了龙案上,笑了两声。 万永朝先是被那一声惊了一跳,后来又听见笑声,也不知这国书上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让一向沉稳自持的太子殿下有此反应。龙威难测,他也不敢抬头,心里甚是忐忑不安,谁知片刻之后,慕沉泓却心平静气得问了一句:“那高昌王的使臣可安置好了?” 万永朝立刻毕恭毕敬答道:“微臣已将使臣安置在驿馆,贡礼清单,臣已清点完毕,送缴库房。” “好生款待使臣,你退下吧。” “微臣遵命。” 万永朝退下之后,慕沉泓拿着那张国书冷笑。几年不收拾,倒是胆子肥了起来。 日光正好,宣文帝在后殿里半躺在一张榻上,脚下烘着火盆,身上盖着一张西域进宫的纯白毛毯。手边的小几上,放着慕沉泓昨日批示的折子,挑了些重要的紧要的,再拿过来让他过目。 宣文帝看着儿子批示的这些折子,心里十分欣慰。从儿子十六岁起,便将一些事情交给他去做,比如训练一只忠于自己的秘密宿卫秘司营,比如私访京城周边,了解百姓疾苦,再大些便让他处理一些政事,虽是自己偷了懒,却是锻炼了慕沉泓的本事,这段时日养病,他也是借故放手让儿子去做,看看他这几年历练的如何,果然不负期望,处事沉稳精炼,有张有弛,奖惩得当。江山后继有人,实乃一位帝王最为高兴之事。 内侍进来悄声道:“禀皇上,太子殿下来了。” “进来吧。” “父皇。”慕沉泓轻步走进殿内。 “你来的正好。”宣文帝将折子放在一边,将儿子召到身边坐下,忍不住夸赞了几句。 “父皇过奖了。” 宣文帝满意地笑笑:“你如今也快为人父,政事也处理地得体稳妥,父皇也放心了。” “父皇,有件事儿臣想与父皇商议。” “什么事?” “高昌王,昨日派了使臣前来,递交了一份国书。” 慕沉泓将手中的国书递给宣文帝。 宣文帝展开一看,先是眉头蹙起,接着便是啪的一声将那国书扔到了地上,声调极高的喊了一声:“真是狂妄之极,痴人说梦。” “父皇息怒,此事父皇打算如何回复?” “叫他休想。” “儿臣也是此意,但如此一来,他便要取消每年的岁贡,还要借故发兵。” “小小高昌何足为惧,当年被朕一举平定,安分了数十年。这新任的高昌王,荒yin好色,贪大喜功,更是不足为惧。” “出了什么事?”独孤后被殿内的动静引了进来,一见地上的国书和宣文帝涨红的脸,便异常关切地上前询问。 慕沉泓将国书捡了起来,递给独孤后,“母后请看。” 独孤后一看便气得大怒:“还真是有胆。居然敢提出这样的要求,可笑之极。” 慕沉泓道:“正是,居然扬言要出兵夜郎。依儿臣看,和亲不过是寻个由头,想要几座城池才是真的。” “和亲之事想也别想。”独孤后一想到要将唯一的女儿远嫁高昌,顿时火冒三丈。 和亲之事自古有之,但对于宣文帝来说,这事绝不可能。莫说阿九是他唯一的女儿,便是有十个八个,他也不会让女儿去和亲换得边关的安宁。高昌乃是他年轻时亲自带兵出征过的地方,更是打从骨子里瞧不起。所以高昌王的威胁,宣文帝嗤之以鼻。 边关大事事关朝廷社稷的安危,久未临朝的宣文帝翌日恢复了早朝,召集朝中群臣,商议对策。 碰到这种事,朝中无外乎两种声音,一是和,一是打。 宣文帝昨日看到国书的那一刻一时激愤,在妻儿面前态度强硬不肯答应和亲,但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却还是觉得能不打仗最好。战事一起,劳民伤财不说,胜负也未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高昌这些年来韬光隐晦,渐有国富民强之气。为政者,必须冷静理智,而不能逞一时的意气。眼下百姓安居,朝野平静,自然是能不打最好。 经过群臣激烈的讨论,两派形成了两个观点。 一是请战派,以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