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临诸天_第七十三章 袁绍之谋;曹cao之心;刘备之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袁绍之谋;曹cao之心;刘备之哭 (第1/2页)

    曹cao檄文,天下震动,有志之诸侯,纷纷躁动。

    渤海郡,袁府。

    “主公,大喜,大喜啊!”

    逢纪拿着一张檄文飞奔入府。

    “元图,何喜之有?”

    袁绍放下茶杯,询问道。

    元图是逢纪的字。

    “主公且看!”

    逢纪递了过去。

    “这……!”

    袁绍看罢曹cao檄文,神色不停的变化。

    “主公,董卓乱政,曹cao发此檄文,正是我们趁机崛起的好时机!”逢纪激动道,“主公有灭宦官之名,四世三公之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双臂一呼,必然群雄响应,轻易就能成为一方诸侯,而不至于如今呆在一个小小郡县,还有受韩馥节制。”

    “如今确实憋屈!”

    袁绍站起身,眼光一凝,神采飞扬,却是已经有了决定。

    此时的他,眉分八彩,目若朗星,英姿勃发,确实有几分枭雄之姿。

    “主公,当应曹cao之邀,兵发洛阳,到时诸侯联军,必然会选取盟主,以主公之威望,盟主之位,手到擒来。到那时,威望稳固,招贤纳士,畜养兵卒,若诛灭董卓,主公之威能必然达到顶峰,天下士人必然以主公为首,可挟天子以自重,培养势力,待时而起……!”逢纪顿了顿,又道,“哪怕最终败了,以主公之威望,退回之后,可谋夺冀州!”

    “冀州?”

    袁绍听的面色潮红,却强行压住激动的心情,接了一句。

    “想做大事,不占领一个州,没法站住脚根。现在冀州强大充实,但韩馥才能平庸,取而代之,成为大后方。进,放眼天下,退,固守一方。”

    逢纪说道。

    “元图不愧有经天纬地之才,吾之子房也,一番言语,天下在望,咳,来、来、来,元图,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袁绍更加兴奋。

    两人坐下,开始细说,推演未来的种种变化。

    却在这时,一个管家惊慌失措的跑了进来。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袁绍脸色一沉,十分不悦。

    “主公,大事不好!”

    管家顾不得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就递过来一卷帛。

    袁绍站起身接了过来,打开一看,脸色狂变,以手捂胸,悲呼一声:“痛煞我也!”

    他倒坐下去。

    逢纪不解,走了过去,看了一眼,就感觉头晕目眩,好悬没有跌倒,他难以置信的喃喃自语:“废立之时,少帝得高祖赐福,当庭杀董卓,斩李儒,命吕布封锁四门,杀董卓满门及其部将,头颅滚滚,尸骨如山。当庭,斩袁槐,诛近百大臣……已经颁下圣旨,袁家谋逆,诛九族,天下可共逐之!”

    “元图,何以教我?”

    袁绍回过神来,一把抓住逢纪的手臂,好似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逢纪强行稳定住心神,眼珠飞速的转动,最后眼睛一亮,就道:“主公,你相信少帝十几岁的年纪,能当庭杀董卓乎?”

    “高祖赐福?”

    “主公,高祖已经死了几百年了,他还会从棺材里跳出来?”

    “你的意思是?”

    “主公,定然是吕布!”逢纪的思绪已经平稳,快速说道,“以少帝之能,唯唯诺诺,如何杀得了董卓?必然是吕布所为。吕布者,拜丁原为义父,结果杀之;又拜董卓为义父,以如今的情况推测,也必然杀之,然后接管帝京,挟持少帝,可令诸侯。吕布三姓家奴,野心勃勃,想要谋夺大位,葬送大汉江山。我们袁家势大,吕布小儿必然忌惮,就胁迫天子下了以这一条命令,想要扫清障碍!”

    “是的,一定是这样!”

    “可世人不知啊!”逢纪又道,“主公,为今之计,就是通传天下,言说吕布狼子野心,杀董卓,挟持少帝,当日斩百官,欲行废立,取而代之。传天下诸侯共讨之,清君侧。”

    “谋逆之罪已经在身,谁能听?”

    “主公,现在是要乱天下!”

    “乱天下火中取栗!”袁绍露出狠色,“先取冀州,站稳脚跟!”

    “只能如此!”逢纪道,“原先是要先养威望,再定根基,如今要反过来了!先取冀州,站稳脚跟,然后呼啸天下。如今大汉已经分崩离析,诸侯异心,谁不想自立为王?就以吕布为借口,鼓动天下诸侯,最好……!”

    逢纪舔了舔嘴唇,眼睛眯了起来:“主公,如今之计,只有更狠,才有一线机会。那就是,杀少帝,彻底的坐实吕布叛逆之名!”

    “杀少帝!”袁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许久才将浊气吐出来,“只能如此,才能保我袁家,才能……!”

    袁绍转过身来,望向了北方。

    这时,家奴来报,外有一老者前来。

    “碧眼童颜,手执藜杖的白发老者?”

    袁绍心中不由一动。

    “莫非是……!”

    逢纪却一颤。

    两人相视一眼,就快速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