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尽温柔_第3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页 (第1/2页)

    沿着狭长的墓道,这是一个漆黑的世界,阴冷潮湿,墓顶的水珠落在地上,“滴答滴答”在空旷的墓室中回荡着,门口持剑的武士守护着这个阴森的世界,戴着小尖帽的男子踏歌起舞,服饰却不像中原风格。

    一般来说,崖洞墓的构造完全模仿生人的居住场所,这种墓室是为了满足人们“事死如生”的愿望而建制的。

    在西汉时期的诸侯大墓的考古发掘中,清楚的感觉到了人们对rou体不朽的渴望,说明人们对鬼的态度的逃避,作为灵栖息之处,以石为建筑材料,就含有永生之意。

    但奇怪的是,这种墓葬形制迄今为止发现的都是南方地区,地质构造与黄土覆盖的大中原地区不同 ,多为丘陵山地。

    而临城位处北方,为何会有这种墓葬形制尚且是个谜,但这个发现足以然考古队欣喜万分了,即便还不知墓主人是谁,光说崖洞墓就是一个足够特殊的存在,它的出现是一种突变,墓葬是考古学中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特色的物质遗存,这个时期民族文化信仰得到了展现,而类型学在遇见突变时是很难分析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转向对人们思维信仰的考察。

    生人在某种层面上是不能永恒的,比如其居住的房屋,古时的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不易保存,而死者若采用这种很难达到长久不朽的效果,而石质墓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崖洞墓的出现明显受到rou身不朽这一观念的影响。

    石与山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大型崖洞墓的开凿也往往在山腰或直接开凿于山顶,而这种大型贵族或皇族冢,也往往称为山陵。

    这种山陵在以前殷代和西周是没有的,后来坟丘的规模也逐渐变大,秦始皇陵走向最极端,诸侯王寻求世间的长生之地同时又相信死后存在另一个不朽的极乐世界,石质正好是永生的象征。

    “里面有光线!”

    随着走走前面的人员惊呼声传来,后面的人加快步伐走进去,原本应该密封的墓室的确有天光泄露,古教授立马让人排查是否发现盗洞,这种墓门封死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已被盗墓贼光顾过,柳颂借着工作人员牵进来的光线看着那处废墟,倒像是山体塌方导致部分建筑被毁,更倾向于是天灾导致。

    “这处岩壁似有雷击的痕迹...”沈旭东细细查看后摸着一处岩石下了定论。

    “这深山老林的没有避雷针,显然是被雷击而导致这片岩石坍塌而留下的缝隙。”

    难怪里面空气并不沉闷,这顶穹的裂缝并不算小,却不知是何时形成的,这对原本密封的墓室肯定有所影响,有空气流动那么自然有风化现象,以及雨水渗漏,这诸多因素都会对文物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坏。

    一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