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_第五节 史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节 史学 (第4/11页)

之之卒,史佐孙冲之表求别自创立,为一家之言。冲之盛曾孙,事见《臧质》、《邓琬传》。其书盖未及成。《齐书·刘祥传》云:祥撰《宋书》,讥斥禅代。尚书令王俭密以启闻。武帝衔而不问。《陆澄传》云:欲撰《宋书》,竟不成。《隋志》著录,沈约、裴子野而外,纪传类有徐爰、孙严《宋书》各六十五卷,古史类有王琰《宋春秋》二十卷。)《齐书》成于萧子显。(子显之书,《梁书》本传作六十卷,《隋志》同。今本止五十九卷,盖佚《自序》一篇?其略,犹存于《南史》本传中也。《齐书》撰述,始于檀超、江淹。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超、淹掌其职。超史功未就而死。淹所撰凡十三篇,见《南史》本传。《隋志》正史类,亦著录淹《齐史》十三卷。《梁书·淹传》云:淹所著《齐史》十志,行于世。十志,《南史》作传志。按《史通》云:“淹始受诏著述,以为史之所难,无出于志,故先著十志,以见其才。”云先著,后必更有所述,则《南史》是也。此外《隋志》又有沈约《齐纪》二十卷,刘陟《齐纪》十卷。约著《齐纪》,亦见《梁书》本传。以上皆纪传体。其编年体,则《隋志》有吴均《齐春秋》三十卷。均作是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梁武帝不许。均遂私撰。书成,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使诘其事之不实者,焚之。均坐免职。然其私本仍行。事见《梁书》、《南史》本传及《史通》。《齐书·檀超传》云:豫章熊襄著《齐典》,上起十代。其《序》云:“《尚书·尧典》谓之《虞书》,故通谓之齐。”《南史》同。其书所述,盖不仅齐事。《隋志》不著录,而有王逸《齐典》五卷,萧万《齐典》十卷,皆在古史类。《梁书·裴子野传》,言其欲撰《齐梁春秋》,始草创,未就而卒。)《梁》、《陈书》成于姚思廉。(梁史:《史通》云:武帝时,沈约、周兴嗣、鲍行卿、谢昊相承撰录,已有百篇。承圣沦没,并从焚荡。《梁书·沈约传》言:所著有《高帝纪》十四卷。《隋志》著录谢昊《梁书》四十九卷。《注》云:本一百卷。盖相承至昊,共得百篇,非昊一人所撰也。陈初,杜之伟、许亨,大建时顾野王,并知梁史,亨书成者五十八卷,皆见《陈书》本传。亨子善心,《隋书》有传,云:其父尝撰《齐书》五十卷。《梁书》纪传,随事勒成,及阙而未就者,目录注为一百八卷。梁室交丧,一时亡散。陈初为史官,依旧目录,更加修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秘阁讫。善心祯明二年聘隋而陈亡。其书存者六十八卷,又并缺落失次。善心随见补葺,成七十卷。《陈书》所著,盖其上秘阁之本?《隋志》著录许亨《梁史》五十三卷,则又有所阙也。以上皆纪传体。其编年体:《隋志》著录,有刘璠《梁典》三十卷,何之元《梁典》三十卷,阴僧仁《梁撮要》三十卷,姚勖《梁后略》十卷,萧韶《梁大清纪》十卷,萧世怡《淮海乱离志》四卷。刘璠之书,实成于其子祥之手,事见《周书》本传。何之元之书,起齐永元二年,迄王琳遇获,见《陈书》本传。《史通》谓之元与璠合撰《梁典》三十篇,合字盖各字之误?姚勖,僧垣子,事见《周书·僧垣传》。萧韶,见《南史·梁宗室传》。云其书承湘东之旨,多非实录。陈史:《史通》云:初有顾野王、傅,各为撰史学士。《武文二帝纪》,即其所修。《唐志》有野王、《陈书》各三卷,而《隋志》有陆琼《陈书》四十二卷,《注》云讫宣帝,疑野王、之书,亦苞括其中矣。姚察在梁、陈二代,皆知史职。隋开皇九年,敕其撰成二史。事见《陈书》本传。

    然其书仍未能成,至唐贞观中,乃成于其子思廉之手焉。)晋世北方诸国,总集于崔鸿之《十六国春秋》。其书虽成于魏世,而专详僭伪,不著晋朝,民族大义,可谓较然彰著。嬴秦以后,吾国久成统一之局,偏隅割据者,原不能视之为国,故至唐世,遂将其行事,编为载记,入之《晋书》,视如汉末之群雄矣。(十六国史,《史通》述之较详,今录其说如下。《古今正史篇》曰:“前赵刘聪时,领左国史公师彧撰《高祖本纪》及《功臣传》二十人,甚得良史之体。凌修谮其讪谤先帝,聪怒而诛之。刘曜时,和苞撰《汉赵记》十篇,事止当年,不终曜灭。后赵石勒,命其臣徐光、宗历、傅畅、郑愔等撰《上党国记》、《起居注》、《赵书》。其后又令王兰、陈宴、程阴、徐机等相次撰述。至石虎,并令刊削,使勒功业不传。其后燕大传长史田融,宋尚书库部郎郭仲产,北中郎将王度,追撰石事,集为《邺都记》、《赵记》等书。前燕有《起居注》,杜辅全录,以为《燕记》。后燕建兴元年,董统受诏草创后书。著《本纪》并《佐命功臣》、《王公列传》,合三十卷。其后申秀、范亨,各取前后二燕,合成一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