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_第六节 兵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节 兵制 (第6/7页)

开府,凡为二十四员,分团统领,是为二十四军。每一团仪同二人。自相督率,不编户贯。都十二大将军。十五日上,则门栏陛戟,警昼巡夜。十五日下,则教旗习战。无他赋役。每兵惟办弓刀一具,月简阅之。甲槊戈弩,并资官给。案魏世军人,多并家属屯聚一处,称之为府。(六镇之兵,即见称为府户,见第十二章第三节。《魏书·杨椿传》言:自大祖平中山,多置军府,以相统摄。《北史·唐邕传》:邕奏河阳、晋州,与周连境,请于河阳、怀州、永桥、义宁、乌籍,各徙六州军人,并家立军府安置,以备机急之用。《周书·武帝纪》:天和元年,七月,筑武功、郿、斜谷、武都、留谷、津坑诸城,以置军人。五年,三月,初令宿卫官住关外者,将家累入京,不乐者解宿卫。建德六年,十二月,行幸并州官,移并州军人四万户于关中,皆足见当时军人,多并家屯聚一处也。)其军人,有专务教练者,亦有兼事耕屯者。(《北齐书·唐邕传》:邕以军民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人马疲敝,奏请每月两围。世祖从之。此军民与后来军人二字同义,谓有兵籍属军府之人,非兼兵与寻常人民言之也。唐避大宗讳,改民为人,后遂相沿,而军人军民,其意各异矣。田猎月别三围,自无暇更及农事。然亦有兼事耕屯者。薛虎子欲以州镇戍兵资绢,市牛令耕,已见第二十章第一节。《世宗纪》:正始元年,九月,诏缘淮南北,所在镇戍,皆令及秋播麦,春种粟稻。《源贺传》:诏都督三道诸军,屯于漠南,以备北寇,至春仲乃班师。贺以劳役京都,又非御边长计。请募诸州镇武健者三百人,复其徭赋,厚加振恤。分为三部。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给强弩十二床,武卫三百乘。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多造马枪及诸器械。使武略大将二人镇抚之。冬则讲武,春则种植。史言事寝不报,然观第十二章第三节所引《源怀传》,则北边镇戍,固未尝不事种植也。)魏世禁旅,以半月上番,半月教习,自无暇更事种植。然自周武帝以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见第十七章第三节。)《隋志》言“是后夏人半为兵矣”,而其制一变矣。(《新唐书·兵志》云:“礼之谓之侍官,言侍卫天子也。”盖更其名以歆动夏人也。)宇文泰所立府兵之制,《通鉴》系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云:泰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以农隙讲阅战陈。马畜、粮糒,六家供之。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主之。分为二十四军。《文献通考·兵考》则云:周大祖辅西魏时,用苏绰言,始放周典置六军。籍六等之民。择魁健才力之士,以为之首。尽蠲租、调,而刺史以农隙教之。合为百府。又云:凡柱国六员,众不满五万人。二书之说,盖同本于唐李泌之《邺侯家传》。农隙教练,与《北史》半月上番、半月教习之说不符。盖误以后来之制为初制。(近人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兵制》。)然云众不满五万,则似系初创时事。其时西方贫困,必无力能养多兵。周武募夏人为侍官,盖正以如是则可徒蠲其租调,而不必别出兵费也。斯固物力所限,然其时异族之民,必更同化于汉族,欲募以为兵,亦不可多得矣。此诚世局之一大转捩也。

    部曲之兵,北朝亦有。尒朱荣死,魏庄帝引见高昂,劳勉之。昂请还本乡,招集部曲,其后韩陵之役,昂自领乡人部曲三千人。其弟季式,亦自领部曲千余人,马八百匹,戈甲器杖皆备。昂兄慎,迁光州刺史,亦听以本乡部曲数千人自随。封隆之子子绘,高祖崩,世宗以为渤海大守,亦听收集部曲一千人。此皆扰攘之际,听以腹心自卫也:清河王岳,与高祖经纶天下,家有私兵,并畜戎器,世宗未及文宣之世,频请纳之,皆未见许。及葬毕,乃纳焉。然岳之死实非良死也。斛律光之死也,何洪珍赞其家藏弩甲,奴僮千数,则私甲究非善制也。

    行军所用牛马,魏制亦出自民间。《魏书·大宗纪》:永兴五年,正月,诏诸州六十户出戎马一匹。泰常六年,二月,调民二十户输戎马一匹,大牛一头。三月,制六部民羊满百口,输戎马一匹。《世祖纪》:始光二年,五月,诏天下十家发大牛一头,运粟塞上,是其事:此等虽遍及境内,然马之产,究以北边为多。尒朱荣家世豪强,牛马谷量,散畜牧招义勇,遂以起事,其兴,正拓跋氏之所由兴也。魏道武之追柔然也,柔然遁去,诸将请还。道武问:“若杀副马为三日食,足乎?”《通鉴》胡三省《注》曰:“凡北人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