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公版·两晋南北朝史_第五节 赋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节 赋税 (第3/9页)

历阳,蠲郡租十年;《前废帝纪》:永光元年二月,《明帝纪》:泰始四年四月,皆减郡县田租之半;《梁书·侯景传》:景既据寿春,属城居民,悉召募为将士,辄停责市估及田租是也。减免租布之事最多。有以灾荒免者,《晋书·孝武帝纪》:宁康二年,四月,皇大后诏:三吴、义兴、晋陵及会稽遭水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宋书·孝武帝纪》:元嘉三十年,闰月,蠲寻阳、西阳租布三年是也。有以流亡免者,《宋书·武帝纪》:永初元年,八月,开亡叛,赦限内首出,蠲租布二年是也。有以京邑或兴王之地免者,是月,诏彭城桑梓本乡,优复之制,宜同丰、沛,沛郡,下邳,可复租布三十年;《文帝纪》:元嘉四年,二月,行幸丹徒,三月,诏丹徒桑梓绸缪,大业攸始,其蠲今年租布;二十六年,二月,幸丹徒,三月,复丹徒侨旧今岁租布之半是也。有以行幸免者,《孝武帝纪》:大明七年,二月,大赦天下,行幸所经,无出今岁租布是也。有以行义免者,《宋书·孝义传》:贾恩、潘综、王彭,皆蠲租布三世是也。《刘道产传》:弟道锡,为巴西、梓潼二郡大守。元嘉十八年,为氐寇所攻,募吏民守城,复租布二十年。及贼退,朝议贼虽攻城,一战便走,听依本要,于事为优。右卫将军沈演之等谓宜随功劳裁量,不可全用本誓,多者不得过十年。从之。案《齐书·高帝纪》:建元四年,正月,诏:“建元以来战赏,蠲租布二十年,杂役十年。其不得收尸,主军保押,亦同此例。”则似蠲租布二十年,军中故有此例,道锡特援用大优耳。)

    杂物而外,粟帛似应皆取诸租调之中,然亦有别立名目多取之者。《晋书·成帝纪》:咸康二年,二月,算军用税米,空县五十余万石,尚书谢褒以下免官。此尚可云即在常赋之中,特度支别立一目。《陈书·世祖纪》:天嘉元年,三月,诏今岁军粮,通减三分之一。《宣帝纪》:大建三年,三月,大赦天下。自大康元年讫大建元年逋余军粮、禄秩、夏调未入者悉原之。则其取诸民,亦别列一目矣。《魏书·高祖纪》:延兴三年,十月,大上皇帝亲将南讨,诏州郡之民,十丁取一,以充行户,收租五十石,以备军粮,亦临时增取于民者也。(《韩麒麟传》:慕容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对为冀州刺史。白曜攻东阳,麒麟上义租六十万斛。《周书·王罴传》,罴镇华州。时关中大饥,征税民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棰。以是人有逃散。惟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亦皆增取于民,以供军食者也。)

    户调所征,悉系著籍之户,故所最虑者为漏籍。宋武帝至江陵,下书曰:“江、荆二州,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则税役有与户籍不符者。然如是者究少。《魏书·食货志》云:先是禁网疏阔,民多逃隐。天兴中,诏采诸漏户,令输纶绵。自后诸逃户占为细茧罗谷者甚众。于是杂营户帅,遍于天下。不隶守宰。赋役不周,户口错乱。始光三年,诏一切罢之,以属郡县。(议出阉官仇洛齐,见第十七章第三节。)《隋书·食货志》云:元象、兴和之中,百姓多离旧居,阙于徭赋。神武乃命孙腾、高隆之分括无籍之户,得六十余万。于是侨居者各勒还本属。租调之入有加焉。(武定二年事,亦见第十七章第三节。)皆可见漏籍者多,赋税必阙也。

    耕桑之民而外,北朝亦有他法以取之,如魏泰常六年,六部民羊满百口,调戎马一匹是也。(见第二十章第一节。)此犹南朝于蛮俚则取其赕物矣。

    田租有不入公家者。宋武帝江陵之令又曰:“州县屯田,利入守宰者,一切除之。”《晋书·安帝纪》:义熙九年,四月,罢临沂、湖熟皇后脂泽田四十顷,以赐贫人。皆其事也。《魏书·高允传》:时多禁封良田,京师游食者众。允言:“古人云:方一里,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三万七千顷,勤之则亩益三升,不勤则亩损三升,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天下之广乎?”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禁封良田,夫何为哉?《传》又言恭宗季年,颇亲近左右,营立田园,以取其利。《任城王澄传》云:在定州,减公园之地,以给无业贫口。《北齐书·段韶传》:平高归彦,赐归彦果园千亩。非弃田以为园囿,则变官税为私租而已。

    人民所苦,力役尤甚于租调。《晋书·食货志》:武帝制户调之式,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已下,六十六已上为老、小,不事。《范宁传》:宁陈时政曰:“礼:十九为长殇,以其未成人也。十五为中殇,以为尚童幼也。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者非复童幼之事。岂可伤天理,违经典,困苦万姓,乃至此乎?宜修礼文,以二十为全丁,十六至十九为半丁,则人无夭折,生长滋繁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