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裔_第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节 (第3/5页)

家峪的老寨子考察这是领队孙言这样对古徵说的。当然为什么这考古队里有着十多个膀大腰圆的青壮队员,就有点让孙言无法自圆其说了。孙言是退役军人,考古队的投资人花了大价钱才聘请他当了这支队伍的领队。队伍里面的实际领导人是考古队的主持人林秀德教授,不过他已经是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日常事务他从不插手,都是交给了孙言打理一切,整天都是跟他身边的两个学生拿着地图研究着什么。

    古徵只是队伍前天才从山里头聘请来的向导而已。因为前段时间下雨,考古队之前走的道路都被泥石流冲垮了,领队孙言无奈之下只好改道,绕了差不多一百多里的山路,走了这条根本就没有人走过的地方。

    在小镇里他想聘请一个熟悉这山区的向导,可是小镇里的人听说他们要去李家峪,个个脸色都惨变,无论孙言开出多高的价钱来都不为所动。最后还是有人指点了古徵师徒,这一带,敢去李家峪的人,也只有这两人而已。于是孙言就找到了古徵居住的地方,发现古徵的师傅已经病逝了,失望之余,他犹豫了一下,把自己需要一个向导,从这里带路到李家峪。他给古徵开出了一个高价:一天三百块钱的向导费,要知道,这深山里头,一个成年人一年的纯收入也不过是两千元,甚至有些地方还是属于赤贫,这么多钱,足以让不少人心动不已(只是孙言很郁闷,这个价格他已经向不少山民开出,可是那些山民就是拒绝了)。

    听到孙言等人要从这里去李家峪,古徵也心中一凛。李家峪素有凶名,在附近有一首歌谣已经流传多年:“李家峪,李家峪,活人不去死人去,云里不见雾里现,生人不见死人见。进了李家峪,再也不见亲人面……”这些歌谣也不知道是从哪时候开始流传下来的,但是足以说明李家峪在这方圆百里之内,是一个绝对的禁忌之地。

    古徵略一思索,就答应了孙言的请求。除了那几百块钱一天的向导费外,他更加关心的是这队伍的安危。他很清楚,从这个地方进去李家峪的人,几乎都是没有好下场例外的是古徵和他的师傅,因为他们洞悉着这李家峪的秘密。实际上,这也是两人隐居于深山的主要原因。

    古徵叹了一口气。孙言的固执让他无可奈何,时不时还会大摆他的经验主义和人生信条。这也不能怪孙言,因为李家峪孙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去了,之前的经历都是非常安全,并没有什么古怪的东西出现。只有古徵心里清楚,之前孙言等人之所以没有错,那是因为他们走的不是现在这一条路。

    这世界就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而从不同的道路去一个的地方,遭遇也不一样,甚至,所去到的那个地方,可能也不一样了。

    第一卷002黑夜来临

    古徵把双脚浸泡在清澈见底的泉水里,一股清凉的感觉一下子就从脚底弥漫了他全身,“呼……好舒服。”古徵闭上了眼睛,一脸享受地说道。连续两天的赶路,体格强壮的古徵也有点吃不消,脚底早磨出了一层厚茧来了。

    好一会,古徵才睁开了眼睛,他回头警惕地看了身后不远处的营地,才解下了随身背着的那个破旧的包袱。

    包袱里并没有太多的东西。一套半旧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一本看起来很破烂的笔记本和一本厚厚的线装书,那线装书的纸边都卷了起来,封面看上去也很残旧,封面上有着一行手写的文字,只是这文字看上去却古怪无比,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是什么字符来。

    除了这几样比较显眼的东西之外,包袱里其他的零零碎碎也不少,三个油纸包鼓鼓囊囊的,一个上面用用朱红墨水标记着“朱砂”,另外两个纸包上这是写着“青盐”和“糯米”,也不知道有什么用途,除此之外,还有一瓶墨汁和一个墨斗;一个只有手表大小的指南针并不大显眼地被其他的东西压在了下面,古徵摊开了包袱里面的东西,才把它给找到。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古徵的脸上稍微变得有些严肃起来。

    古徵又把手伸向了那套被他叠着整齐的衣服。触手之处**的。摸到了**的东西,古徵的心里就一阵沸腾和紧张。这可是师傅遗留下来的一把古刀,据说这古刀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师傅平时都是把它供奉起来,不轻易让古徵触碰。

    古徵是师傅在临终之前,才第一次接触到这古刀,师傅临终前,用尽最后的生命力量,跟他讲述了这把古刀的来历,最后交给他一本祖辈遗传下来的古籍和记录了师傅生平史记的笔记本,古徵也是接触了这笔记本之后,才真正对师傅的平生有了真切的了解。

    古徵知道这古刀的重要性,于是很谨慎地藏进了衣服里面。他仔细地摸了一遍,很安心地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四周,拿出师傅的笔记本后,他把包袱捆了起来,又绑在了背上,还用来地拍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