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节 (第2/3页)
“你认为自己会失控?” 她:“正因为不知道才担心。所以我这半年来没敢接案子,只是靠着给几家公司当法律顾问打发时间。” 搭档:“我想把话题再跳回去——假如没有法律,那么岂不是一切都会失控?因为没有约束了。” 她:“当你熟读律法,并且知道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法律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借口。它所代表的就是一种看似理智的情绪,但是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例如当宣布某个穷凶极恶的罪犯被处以极刑时,许多人会对此拍手称快,不是吗?” 搭档:“嗯……你的意思是:从本质上讲,这不过是借助法律来复仇?” 她:“难道不是吗?” 搭档:“但这意义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对于正义和公平的定义是有差异的,所以需要用法律来做一个平均值,并以此来界定惩罚方式。” 她:“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你说的完全没错,但是你想过没,如果作为受害者来看,这种‘平衡后的报复’公正吗?因为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人就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也容易很轻松地做出所谓理智的样子,但假如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搭档:“你说得非常正确,但因为情绪而过度报复,或者因为没有情绪而轻度量刑本身的问题,才是逻辑极限。而且在法律上不是有先例制度吗?那种参照先例判决相对来说能平衡不少这种问题吧?” 她:“如果所参照的那个先例就是重判或者轻判了呢?” 搭档想了想:“我明白了,你并非不再相信法律,而是非常相信法律,并且很在乎它的完美性。” 她愣住了,停了一会儿后看着搭档:“好像……你说对了……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搭档:“也许是家庭环境,也许是职业的原因,你的逻辑思维非常强,所以你一开始就已经说出了核心问题:逻辑极限。那也是你希望能突破的极限。” 她:“嗯……不得不承认你很专业,我从没自己绕回这个圈子来,那,我该怎么办?” 搭档看着她的眼睛:“你愿意接受催眠吗?” 她:“那能解决问题吗?如果能,我愿意试试看。” 搭档:“我没法给你任何保证,但是通过那种方式也许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我们都知道了你的症结,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它是怎么形成的。” 她:“都知道症结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 搭档点点头:“对,因为心理活动不是某种固化的状态,而是进程。它不断演变,从没停过。” 她:“明白了,好吧,我想试试。” 在催眠室旁边的观察室里,我不解地问搭档:“我怎么没听到重点?你是要我从她家庭环境中找原因吗?还是工作中?” 搭档调校着三脚架,头也没抬:“不,这次我们从内心深处找问题。” 我:“内心深处?你让我给她深度催眠?有必要么?” 搭档:“我认为有必要。” 我:“你发现什么了?” 搭档:“任何一个巨大的心理问题,都是从一个很小的点开始滋生出来的。” 我:“又是暗流理论?”暗流理论是我们之间一个特指性质的词汇,通常用来指那些即便通过交谈也无法获取到足够信息的人。他们表面平静如水,但仔细观察,会看到水面那细细的波纹,借此判断出那平静的水面之下有暗流涌动。我们很难从表面看出某人有什么不正常,但其言行举止的某种特殊倾向,能标示出他们内心活动的复杂。 搭档:“嗯,她的理由看似都很合理,但是细想起来却不对,因为最终那些理由的方向性似乎都偏向极端,所以假如不通过深催眠,恐怕什么也看不到。” 我打开摄像机的电池仓,把电池塞进去:“你是指她的反社会情绪吧?” 搭档:“嗯,扭曲得厉害。” 我:“可许多人不都是这样吗?” 搭档抬起头看着我:“如果她是普通人,或者是那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