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王朝_第三十一章:惩张浦睚眦必为报,笼贤才君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惩张浦睚眦必为报,笼贤才君臣 (第3/3页)

简。慕容皓见状,急忙起身相迎,关切问道“先生因何事急成这样啊?”

    “殿下,这个!这个!”宁子善激动的连君臣之礼都忘了,猛地把手中的竹简举了起来,哆哆嗦嗦的问道,“这真的是您写的吗?”

    “先生可是说这科举制啊?”慕容皓见他手中的竹简,心里已明了八分,随即笑道,“不错,的确是我写的,怎么,先生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

    “殿下啊!臣代天下读书人,向您磕头了!”宁子善听了这句话,更是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了,老半天才憋出这一句,随即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就要给慕容皓行这大礼。

    “先生这是作何?”慕容皓吓了一跳,急忙去搀扶。可宁子善死赖在地上不起来,慕容皓一时半会还拉不起来,只好也半跪在地上,不断地好言安慰。

    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才让宁子善稳住了心神。宁子善也有点不好意思,别过脸去,拱手抱拳“殿下恕罪!臣方才太激动了!这科举一出,那天下有识之士,总算有个奔头了!”

    无怪乎宁子善这么激动。当今用人之权,全被世家大族所垄断。但自古以来,选官用人都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本”,更有“得人昌”,“失贤亡”之说。所以,当今各国君主,对于人才的选拔,都是很重视的。

    发展到现在,汉朝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愿望是美好的,前期也是可以大力施行的。但时间一久,就出现问题了。

    汉代选官cao作起来很复杂,但拨开层层外皮,显露出来的,就是最核心的问题谁在把握选官大权?

    打个比方,张三在某某村里德高望重,但却一贫如洗。李四却正好相反,不仅家财万贯,而且还为祸乡里,暴戾不仁。上头来选官,碰到正直的官员也就罢了,但万一来个贪婪的,李四送了孝敬钱,张三没钱给。那自然是有钱的上位,没钱的靠边站。张三自然是不服气的,但不服气也没用。皇帝只听大臣的话,一介布衣还想上达天听?那叫做梦。

    李四交了钱,当了官,自然要把本给收回来。于是开始压榨百姓,用人也只用给钱的人。给李四钱的人又继续压榨百姓,继续任用贪官。如此一环套一环,长此以往,最终的结果就是,官逼民反。

    到后面,掌权的人又开始排除异己,任用亲信。只要和自己沾亲带故的,都有官做。有的屁都不懂的蠢人,也能封侯拜将。世家之所以叫世家,是因为他们所考虑的,首先是家族,其次才是国家。与其让一个不知根不知底的人来做官,还不如让自家人上。只有一家人,有着血缘关系,才能做到真正的一条心。而那些真正有学之士,反而只能望“官“兴叹,寒门自此难出贵子。

    ”此制一出,天下无门报国之士,必纷纷而来!“宁子善信誓旦旦的说道。

    ”先生赤诚之心,我能理解,“慕容皓点了点头,但又担心的说道,”可我还是有点顾虑,现如今世家把权,我要是公然跳出来反对他们,只怕毕竟我父皇建国多靠世家,世家又发展多年,势力不是我现在可比的。实际cao作起来,还是有许多麻烦的。“

    ”嗯,这倒是个问题,倒是臣忽略了。殿下莫扰,还请殿下容臣三思。“宁子善也冷静了下来,开始沉思起来。

    良久,宁子善眼睛一亮,大喊一声”有了!“

    ”先生可有良策?“慕容皓喜道。

    ”殿下的诸多顾忌,无非是源于世家不同意此制度,断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定会大举反扑。我们不能在这时候触犯了世家和陛下的底线,“宁子善慢慢分析道,”但是,古人云善养士者,贤者尔。殿下可昭告天下,召集有学识之人,共同讨论学识方面的问题。此诏,不分门第,不分身份,不分文武,皆可来清阳城,与殿下一同探讨学识。寒门之子,必有人想借此跳入龙门,一展抱负。世家之子,也定会有有学之士前来相投。殿下既可以照顾到天下世家和陛下的感受,也可以借此网罗有才之士,只要他们进了清阳城,之后如何,还不由殿下说了算吗?“

    ”善!“慕容皓一把拉住宁子善的手,大笑道”先生此策真乃上上良策!解我燃煤之急也!不过,此事还请先生亲自去做,我也好放心啊!“

    ”诺!定不负殿下所托!“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可以点击加入书架,收藏该书,或者通过投推荐票的方式支持作者!您的支持就是作者最大的动力!向您鞠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