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第四十六章 错认二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错认二子 (第2/2页)

都敏感,不如不说。

    这时,太子来了,四人立刻站了起来。

    太子进殿时故意走得很慢,安懋却没有免太子的礼。

    待太子向安懋行完了礼,四人刚要行礼时,太子却开口免礼。

    王杰看太子坐到安懋下方,才觉出这里面的微妙之处来。

    太子坐好之后不言不语,周惇坐不下去了,他站起来对太子道,“徐国公不过对魇咒一事有所疑虑,殿下莫要怪罪。”

    太子还是不说话,安懋开口,“周卿为太子太师,不必如此多礼,快坐罢。”

    王杰一下子明白了太子的想法,太子来紫宸殿,最好的情况是一句话不说,在安懋身边安静地当个吉祥物。

    他不说,自有人替他说;他若是竭力分辨,反而露出弱点来了。

    太子真是聪明,王杰心想,东宫最大的靠山并不是太子自己,也不是什么嫡长正统的伦理身份,而是安懋。

    而徐广就是在等太子来,太子一来,他就能从容向安文发问了,因此他立刻转向了安文,“臣听闻,二皇子也曾面召此蕃奴,可是真的?”

    安文神色比徐广还要从容,“未曾召见此奴。”

    徐广道,“可臣听闻,皇后曾召见此奴问话,当时,二皇子也在一旁,还有所赏赐。”

    安文道,“不曾有此事,今日之前,我还从未见过此奴。”

    徐广扬起了眉,“果真?”

    安文道,“果真。”

    徐广道,“臣听闻……”

    安文打断道,“徐国公都是从哪儿听闻?”

    徐广道,“此蕃奴证词上有所供述。”

    安文冷笑道,“徐国公既不信大理寺所呈供词,怎么偏偏信了这事?”

    徐广道,“清宁宫赏赐之物均有所记载。”

    安文道,“清宁宫为皇后居处,所赏之物也隶属皇后,与我有何相干?”

    徐广道,“二皇子至今仍住清宁宫,自然相干。”

    安文斜眼道,“徐国公若不信,则可请父皇调阅内起居注查看。”

    帝后起居注都是留给后人写史书参考用的,这些资料极其敏感,安懋一旦调了起居注,那就是有篡改历史的嫌疑了。

    安懋听了这话也笑了,“朕才不学唐太宗削浮词。”他转向徐广打趣道,“徐卿还是另寻他法罢。”

    徐广冷着脸,“无妨,此奴如今正在殿中。”说罢便让穆翰德上前来。

    穆翰德一抬头,愣了一下,惊呼道,“竟、竟有两个太子?!”

    徐安厉声喝止,“好大的胆子!”

    安懋抬手,“无妨。”

    穆翰德随即道,“是奴才认错了人。”

    ——————————————————

    ——————————————————

    安懋说的不学唐太宗削浮词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

    对曰“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

    上不从。

    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

    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资治通鉴第197卷》

    唐太宗暗示房玄龄为什么史官记的东西不让当事人看呢?

    房玄龄史书是说实话的,如果当事人看了肯定生气,所以不给看。

    唐太宗我和其他皇帝不一样,帝王看国史可以引以为戒,我想看看。

    朱子奢圣上你没有做错事,史官都是记你的好的。但是如果圣上你开了这个先例,你的子孙如果德行没你出众的话,史官就会护短,就不能说实话,说实话就会被刑诛。这样一来,一代传一代,就没有可信的历史记录了,所以前代帝王都不看。

    唐太宗不从。

    于是房玄龄和许敬宗就把史书删过之后再给唐太宗看。

    唐太宗看到记录了玄武门之变的那天,写得很隐晦。

    就对房玄龄说,“我的行为和周公、季友一样,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史官不用忌讳。”

    于是就命令削去这些浮词,直接记录玄武门之变的事情。

    经过唐太宗这么一手呢,唐初的史料就已经是不真实的了,不能完全采信的了。但是粗看这段又觉得唐太宗好像心胸很宽广,不忌讳史官写玄武门之变,其实唐太宗玩这一手是既有了美名,又让把玄武门这事的事实给遮过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