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考据向背景补充)岳飞案问题详解 (第4/5页)
“议和”作准备。 绍兴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张俊、岳飞一行来到楚州,按阅兵籍后,才知道韩世忠只有三万人的军队,而他依靠这支人马,不仅能坚守楚州达十年之久,使金人不敢侵犯,而且还有余力进兵山东,实在令人称奇。 张俊和岳飞因主张不同,议事总不一致。 尽管张俊与韩世忠当时还是双重的儿女亲家,但他还是真正去完成高宗、秦桧交给的任务的,岳飞却时时不忘恢复之志。 首先是对韩世忠的军队问题上,张俊按朝廷意志主张把韩世忠的精锐背嵬军分拆,安排到其他军队中,据《鄂国金佗粹编》记载 俊谓先臣说曰“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 先臣曰“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唯自家三四辈。万一主上复令韩太保典军,吾济将何颜以见之?” 俊不大乐。 岳飞的阻止使张俊没及时完成任务,张俊心中懊恼,和岳飞的矛盾又加剧了。 其次是如何对待修葺楚州城的问题。 楚州当时是南宋对金国防御东线的最北端,扼据运河、淮河要冲,是抗金的重要门户。 张俊见楚州城池毁坏较重,就提出修城主张,据《鄂国金佗梓编续编》记载 至楚州,俊谓飞曰“当修城守” 飞答者久之,俊履强问,亦强答曰“吾蒙国家厚恩,当与戮力复中原,若今为退保计,何以激励将士”。 又不乐,语颇侵飞……俊归遂倡言飞欲弃山阳专欲保江。 由于岳飞的反对,张俊没能完成宋高宗交给的分解韩世忠军队的任务。 但张俊依然按照朝廷的计划,把淮东军从楚州撤回到镇江。因此张俊主张海州在淮北,恐为金人所得,下令摧毁海州城,将居民前往镇江府并将韩世忠的精锐部队调往临安屯驻。 七月初,张俊和岳飞回到临安,张俊因担心高宗怪罪自己没能完全分解韩世忠的军队,为了推脱责任,同时也因和岳飞的矛盾激化,怀恨他不尊重自己,反对自己的主张,便散布对岳飞不利的言语,无中生有地说岳飞“议弃山阳楚州旧名,专意保江江”。 秦桧正欲对付岳飞而无处下手,得张俊此言如获至宝,立即指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以此为据弹劾岳飞。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 壬子,右谏议大夫万俟卨言“伏见枢密副使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坠。 今春敌寇大入,疆场sao然,陛下趣飞出师从为犄角,玺书络绎,使者相继于道,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久之,一至舒、蕲勿卒复还。所幸诸师兵力自能却敌,不然,则其败挠国事可胜言哉? 比与同列按兵淮上,公对将佐谓,山阳不可守,沮丧士气,动摇民心,远近闻之,无不失望。伏望免飞副枢职事,出之于外,以伸邦宪”。 癸丑,上谓大臣曰“山阳要地,屏蔽淮东。无山阳则通、泰不能固,贼来径趋苏常,岂不摇动,其事甚明。 比遣张俊、岳飞往彼措置战守,二人登城行视,飞于众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盖将士戍山阳厌久,欲弃而之他,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故其言如此,朕何赖焉!” 万俟卨的奏章主要列举了两件事 一是淮西之战,“稽违诏旨”, 二是倡言楚州“不可守”。 本是朝廷要撤除江北守备,如今却反诬是岳飞。 宋高宗也早想对岳飞进行惩处,此时不但不进行核实,反而亲自配合,说,“飞于众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盖将士戍山阳厌久,欲弃而之他,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故其言如此,朕何赖焉” 秦桧也帮腔说“飞对人之言乃至是,中外或未知也”。 确定岳飞倡言放弃三阳为事实,其性质是“附下以要誉”,外示忠诚而内怀jian诈。 宋高宗对岳飞下此定论,加害之心,其意甚明。 接着万俟卨、御史中丛何铸和殿中待御史罗汝檝又多次弹劾岳飞。 岳飞被平白无故地横加罪名,己完全明白朝廷的用意,韩世忠险遭陷害的事实,似乎已预兆着自己可能被祸的命运。 他上奏恳请辞职,并请求皇帝“保全于终始”,使自己得以“远引于山林”。 在一个号称优礼臣僚,罪臣往往仅以贬黔流放了结的朝代,居然提出保全始终的问题,说明岳飞知道自己已经是身处险境。 八月九日,宋高宗假意挽留一番后,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