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山河同筹_第8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2页 (第1/2页)

    是我父母教给了我,爱是有质量的需求的,我得到的爱的过程虽然比别人短了一段,但在质量上少有人能及。我的父母,他们真心相爱,我从未见过如此淡然而隽永的感情,它浩瀚而广阔,是隔着万水千山也散不尽的骨子里的情深。

    我是他们爱的成就,是他们这一生爱情最伟大的见证,是所隔山河那些年里留给对方的期盼,是怀着希望和祝福诞生的孩子。他们这一生从未打骂过我,他们予我传达出的珍视,是如此清晰而强烈。我感受到父母对我的期盼,对我的珍惜,这份爱如此纯粹而深重,时常让我感动到想要落泪。

    我不缺爱,我坚信我是这个世界上被爱得最深的人,所以我不恋家,因为我知道,天空广阔,我可以任意翱翔,如果累了,背后有更强大而厚重的力量,它会看着我一路高飞,为我保驾护航。我父母的爱是我在这个世上最坚固的后盾。

    有些人或许感受不到,觉得我夸大其词,其实真的没有,但我也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费力辩驳。有些事,他们懂了就好,时光足证,不需我们绘色。

    我十四岁就上了少年班,后来又在老师的举荐下直升入科大本科班,那时我仅仅16岁。完成在科大的学业后,我考上了哈佛的研究生,从一个工科狗转成了研究国际关系的学子,外院的人戏称我们是“间谍”,我也欣然接受,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颇有趣味。

    我的教授是一个风度翩翩、为人幽默的美国人,在很多时候我们很投缘,虽然他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中式家庭与中式教育。他很欣赏我的父母,觉得他们是为数不多的开明的家长,这样的家庭教育出的我,才有可能如此优秀,思维跳跃,还有一种“美国式”的乐观。其实我不是很赞同,我身边一起长大的孩子们大多都非常优秀,如他们父母一般长成国家未来的栋梁,这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但都培养出了优秀而正直的子女。

    我半开玩笑地和我的教授说:“史蒂夫,其实你这样说有点片面。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并不是你们想象中要靠暴力去征服孩子。我知道你们重视孩子的个人权利,但这并不能解释现在美国日益增多的暴力事件,有的时候家长的权威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我们是拥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我们不能放纵孩子,给他们太多特权。”

    我的美国教授皱起了眉,嘴里嘟囔着“好吧”,但是我知道他心中并不以为然,但他不愿意与我产生分歧。我是他最喜欢的中国学生,在我们国际关系学院里,除了几位美国政客的儿女,我是他另眼相看的第一个外国学生。他一直劝我留在美国,将来可以为我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