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16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节 (第5/6页)

马士英来扮演了。而至于朱由崧为什么要信任黄浩而不信任诸葛亮的原因,却被黄宗羲直接无视掉了。

    其实王夫之也是十分精明的人,他投靠商毅也有一年的时间了,自然也能看得见,商毅的一些做法确实并不符合为臣之道,而且商毅对南京朝廷,也只是表面恭顺而己,实际是我行我素,完全就是割据一方的做派。但王夫之心里也清楚,这要怪也只能怪南京朝廷太不整作,太不争气了。要想指望在南京朝廷的领导下抵抗清军,那是痴人说梦,还不如让商毅一个人甩开南京朝廷独干,说不定还有几分把握。

    王夫之的思想虽然也维护明朝的正统地位,但他毕竟和黄宗羲的正统东林出身不一样,只有一个举人的功名,在投靠商毅之前,跟本就是一个平头百姓,因此在思维方式也和黄宗羲首先站到朝廷的立场去想不一样。凡事先考虑大局,而不是朝廷的感觉和忌讳。

    何况商毅做事情虽然亳无顾忌朝廷,但在大面上对南京朝廷还是十分恭顺的,只要不是像上一次王维如那样来和他争夺浙江的权利,商毅对待南京来的诏书、圣旨什么的,还是完全按照礼仪来办,比起左良玉或是江北四镇那样飞扬拔扈,己经算是好了许多,因此也让王夫之为自己的决定找到了一些理由。而商家军在山东取得的胜利,也坚定了王夫之的想法。让商毅当一个割据的藩镇,也总要比彻底亡国好吧。

    另外在王夫之的潜意识里,只要不是让满清占领天下,就算是明朝的灭亡,也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只不过和历史上任何一次改朝换代的鼎革一样罢了。说白了就明朝灭了只是亡国,而让满清在中原坐稳了江山,那就是灭汉人的天下了。

    黄宗羲不是不明白王夫之的意思,他现也确实无法来用私造军器的罪名来指责商毅,相反商家军也确实是整个南方唯一一支有能力和清军作战的军队,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商家军其实和东林还是同一条战线。但不知怎么,黄宗羲总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怎么也放不下来。

    第二天黄宗羲就向商毅告辞,回到了南京。虽然在朝堂上,黄宗羲并未说什么,只到在晚上和吴甡、钱谦益私下交谈时,才全盘托出。

    但吴甡、钱谦益对此都没有说什么,因为两人心里都明白,东林现在还能在南京朝廷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一大部份原因就是因为靠商毅的军事力量在背后支撑着。如果没有商毅,马士英早就把东林全都整走了。

    ————————————

    南京城外,秦淮河畔,醉杏楼。玄皇教的一干主要人员聚集一堂,正在商议大事。

    就在马士英宣告拥立朱由崧为帝之后,南京朝廷分成了东林党、马党两派,互不相让,而玄皇教主马上就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好机会,两党现在都需要帮手,自己正好可以借机正式走到前台来。因此也以隐士的身份,和两派接融。

    不过玄皇教首先找的,还是东林党,毕竟东林党的名声要比马士英要好得多。只可惜东林党的臭脾气一点也没变,对玄皇教根本不鸟一眼,因此玄皇教只好又去找马士英。

    这时马士英虽然获得了首席拥立之功,但却把自己彻底推到了东林的对立面,现在正是四面楚歌,到处树敌的时候,急需要有人帮忙,而玄皇教主的见识、谈吐、气度也确实与一般人不同,双方接触几次,玄皇教主也动用玄皇教的力量,帮马士英解决了一些难题,因此马士英还以为自巳真的遇到高人了,也对玄皇教主敬如上宾,对他敬如师长一般。

    在马士英假做请辞,卢九徳哭谏朱由崧,引阮大铖入朝为帮手,排挤姜日广、高弘图等事情中,都是玄皇教在背后策划的结果。虽然还有吴甡和钱谦益两人暂时还动不了,但也使马士英在南京朝廷中势力大增,朝政尽出其手,因此也对玄皇教主更加信奉,几乎是言听计从。而玄皇教在暗中也不动声色的,在一些重要而又不起眼的位置上,安插了一批自己的人手。

    玄皇教主首先道:“夕颜的事情安排好没有?”

    明石姬道:“回禀教主,己经安排好了,准备就在九月选秀的时候,安排夕颜进宫,而且现在宫里也为她打点好了一切,相信进宫以后,以夕颜的姿色和手段,一定能够牢牢的控制住朱由崧,那么以后这整个南京,也就是我们圣教的天下了。”

    玄皇教主点了点头,道:“很好,当初苏州失败以后,我并没有责罚夕颜,就是为今天准备的,你们现在明白了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