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节 (第3/5页)

几乎全部都是一击致命,神勇之极,比刚才的索愣更盛。就连一向悍勇善战清兵也不由得心生惧意,向后退去。

    而穆陵军的士兵在商毅的带领下,重新稳住了阵脚,士气立刻又提升了起来,全都发出怒吼,“杀鞑子,保家园。和他们拚了。”一面奋不顾身的扑向了清兵,手中的长枪、短刀、刺刀全都一古袋的向清兵打去。长枪手,刀盾手,火枪手也终于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刀刀见血,枪枪致命。由其是长枪手,面对敌人攻过来的武器,不躲不闪,不避不让,手中的长枪刺出,全都取对手的目、喉、心、腰、足五处要害。不少长枪手就是这样和清兵共归于尽。

    在此消彼涨之下,穆陵军不禁牢牢守住了剩余的城垛口,而且还将蹬上城头的清兵杀得连连后退,一直退到了城墙边,苦苦的支持着。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一一五章 守关之战(五)

    这时在远外观战的伦泰也不由十分心焦,因为离得实在太远,因此他对城墙上的战斗情况看得并不太清楚,只能看见城头上人来人往,杀来杀去到是打得十分热闹,但却看不出到底那一方占了上风。尽管心里暗暗着急,但却使不上劲来。

    其实在一开始,清军突破了城垛口,终亍杀上了城墙之后,伦泰心里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认为大局以定了,清军拿下穆陵关只是时间的问题。

    因为一方面他对清军的白刃作战能力有充份的信心,这支明军虽然火器犀利,守卫严密,但论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一定不是清军的对手,何况两个牛录,一百多名披甲兵,可不是完佑。而在另一方面,根据他以往同明军交战攻城的经验来看,在清军靠近城墙的过程中,明军也许会表现得很努力,也能给清军造成一定的杀伤力,但到了清军以经蹬上城墙的时候,明军的斗志基本就以经消精待尽了,离崩溃也不远了。

    因此他马上命令两个牛录开始准备增援上去,只等穆陵关的城门被攻开之后,就立刻杀入城中,消灭明军的残余抵抗力量,重要是是赶紧抢夺人口和财物,别让蒙古军抢先了,蒙古人在这方面,还是有两下子的。至于汉军,伦泰到没放在心上,他们可不敢和满兵抢。

    但过了一会儿,伦泰却发现,局势并没有像自己所预想的那样发展,双方还是在城头上杀来杀去,明军似乎并没有要崩溃的迹像。

    伦泰先还安憵自己:别急,快了快了,马上就要拿下关城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泰的信心也开始下降,放松的心又渐渐悬了起来,因为他以经觉得情况不对,攻上城头这么长的时间,居然还没有攻开关门,这还是以前从来没有遇见的事情。

    其实不仅是伦泰,就连在城下指挥攻城的察合尔也发现不妙,他虽然离城墙近,但因为仰角的关系,也不能完全看清城墙上的战况,但一个一个被攻开的垛口又被守兵夺回去还是能看得明白的,这只能说明,城墙上的清军以经抵挡不住明军的进攻了。

    察合尔也不禁百思不得解,这支明军是怎么会事,到了这一步还不快败走,怎么还把清军给打退了。城墙上究竞发生了什么事情,以经攻上了城墙的清军怎么会又抵挡不住了呢?索楞在干些什么?怎么会让明军杀得这么狼狈。

    察合尔使劲摇了摇头,看来现在只能继续向城头上再援加兵力了。不过虽然关下还有预备兵力,但基本都是一部份辅兵和杂役包衣,这两个牛录的拨甲兵以经全都派出去了,而从明军的抵抗强度来看,这么些辅兵和杂役包衣就是派上去,估计也没用,只能白白送死。想要派兵,只能派蒙古牛录的兵力了。

    但这时两个蒙古牛录额真都以经后悔不己。在清军攻上城墙之后,他们也以为是能顺利攻开穆陵关了,于是派出了一半的兵力,参加进攻,满以为又是一次痛打落水狗,还憋着进城去抢劫一番,结果现在关城迟迟没有攻下,形势反而逆转过束。派出去的兵力估计也是rou包打狗,一去不回了,这可是一半的人马。两人正在心痛之际,察合尔还要他们再派兵力攻城,他们那里还舍得,反到又开始劝察合尔撤兵。

    察合尔当然知道,如果现在一撤兵,那么留在城上的人马就全完了,一个也救不回来,因此决不能撤兵,一定要增兵。而就在几个人正在争执的时候,忽然从城上“嗖”的飞来一箭,正中察合尔的眉心,察合尔哼都没哼一声,立刻仆面栽倒,一命呜呼。

    而在城墙上,商毅从容收起了弩弓,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原来在打死了索愣之后,商毅又身先士卒,亲自上阵,连杀了十几名清兵,终于一举扭转了城头上的被动局面,穆陵军不仅重新稳住了阵脚,发挥了自己的战斗力,而且还渐渐占了上风。

    商毅这时才抽身从战场上退出,仔细观察整个战局。因为牛录额真的衣甲与其他士兵明显的区别,很快商毅就发现在城下指挥的察合尔,还在不断向城墙上派兵增援。因此商毅找了一个离他近的城垛口,拿出了弩弓,一箭射杀了察合尔。

    察合尔被射死,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跟稻草。察合尔一死,剩下的两名蒙古牛录额真那里还敢在城下停留,于是立刻率领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