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记一场史诗级的对话中 (第2/3页)
ked走的就是这条路,可以说,肖恩·帕克和他所创立的xo,是脸书的先驱。 后来,肖恩·帕克被踢出xo,再次遭遇失败,直到他25岁时,他遇到马克·扎克伯格,遇到脸书。 瞧,这家伙是个天才,放在中国,他可以很轻松的成为亿万富翁——在他20岁的时候。他有丰富的创业经历,高超的电脑技术,长远的眼光,准确的直觉,以及强大的嘴炮和个人魅力,这些都在《社交网络》这部电影中有所展现,事实上,整部电影中,他是第一个令马克·扎克伯格心服口服的人,他对脸书的发展定位和长远规划打动了扎克伯格,也坚定了扎克伯格的信心和决心,正是他的努力,才有了脸书的巨大成功,他日后也成为了脸书的第一任总裁。 是的,他是个天才,我等凡人只能仰望,但即便是这样的天才,在四个人中,也不过是最末流的那个,那么个人名气和成就都远远超过他的其他三人,又该是怎样的存在? 所以,‘追星就追天和霆’这句安云天和柳闻霆粉丝们自吹自擂的话,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也就不足为奇了。实在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明星,他们更是高智商的天才和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一个帅,一个美,有钱又有才华,简直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王子公主真人加强版,这样的明星,叫人怎能不爱?怎能不追? 甚至,很多粉丝都拒绝承认自己是在追星,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拉低了他们偶像的档次,也拉低了他们自己的档次。他们声称,自己追的,是引领时代潮流、改变这个国家和世界的伟大人物,是将来会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文化名人,这是那些个只会炒人设骗粉丝的明星们能比的吗? 顺便说一句,我就是这些粉丝之一。 2004年九月的时候,这四个年轻人,都还没有什么名气,或者说,也就肖恩·帕克这个早早在社会上打滚的家伙,因为naster等事迹多少有点名声,其他三个,真的只能用籍籍无名来形容。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没有才华,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周围有能力有才华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他们几个和那些人相比,都有些相形见绌。 是的,就是这个词,相形见绌,还有一个更不好听的词——吊丝。 很惊讶对吧?他们这样的家伙,居然也成了吊丝,那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算什么?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个世界的残酷,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个世界的精彩,也远超我们想象,从这四个年轻人,以及他们周围那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大略的看到一点,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其上限究竟有多惊人。 那是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境界。 在《社交网络》这部电影中,就很直观的为我们呈现了这么一个世界。 电影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扎克伯格,他也是四人之中学历最高、名气最大、身家最厚的一个,但在2004年,他还什么都不是,尽管他已经考上哈佛大学,有一个计算机一样聪明的脑子和无穷的创造力,这些配置放在我们普通人中间就是顶级装备,但在哈佛,这不算什么。 就像哈佛的校长在电影里说的哈佛的每个学生都发明工作,他们发明一样工作比找一样工作还简单。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对哈佛学生来说,自主创业是比找工作还容易的一件事。 这家学校的学生,可以时不时的听听比尔·盖茨的讲座,见见某个国家的王子,大学校长曾担任过财政部长,校长办公室的历史比美国历史还长…… 电影中还有一句话无意中(或者是有意的)炫耀了一把哈佛的雄厚实力这家学校出过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两位将来的奥运会冠军和一位影星。 电影中没说的是,这家学校还出了8位总统,最为人熟知的是约翰·亚当斯(第二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历史课本上搞出‘罗斯福新政’的那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