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5节 (第2/3页)
可是到头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你也不必自责。人各有命,这或许便是齐王命中注定的。”李勣仿佛看穿了秦慕白的心思,说道,“男儿立于天地之间,但求一切问心无愧;成败之事,并非全是自己能够把握的。受点挫折,也并非坏事。” “谢世叔点拨。”秦慕白微微一笑,心情开朗了许多。 李勣点头微笑:“慕白,放坦然,一切顺其自然,不必过份担忧。当今圣上是英明通达的圣君,自会明断一切的。” “嗯,我知道。”秦慕白点头。 “现在,我先回襄阳安排一下。”李勣说道,“你的兵马带回去,好好整顿,将军务做一下交接,准备过几日与我一同赴京面圣。对了,那个薛仁贵,是何许人?” 秦慕白不由得一笑:“怎么,世叔对他有兴趣?” “呵呵!”李勣笑道,“能在一合之间令薛万彻俯首认输的,当世恐怕还没有几人。这个薛仁贵,便是当今天下一等一的绝世猛将。既然遇上了,我岂能不多问两句?” 秦慕白笑了笑,便将薛仁贵的来历和身份,简单的跟李勣说了说。 “哦,原来你还有此等识人之能?唯才是举,好事。想必,又为我大唐添了一员猛将啊!”李勣拍着秦慕白的肩膀,畅快的大笑。 秦慕白也笑,却笑得有些贼:“我还以为,世叔动了挖墙角的心思呢!” “咳!”李勣干咳一声,“若是你的人,我定不会客气。是吴王的嘛……” “哈哈!”秦慕白大笑,“还不都是大唐的人?” “说得是。”李勣释然的笑道,“昨日,吴王与褚遂良曾一同来了我营中。他俩今日,先行一步前往长安了。那个薛仁贵,也与他一同去了。” “哦,吴王已经走了?” “嗯。”李勣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道,“慕白,我们为臣之人,再如何深蒙圣宠,终究是隔了一层。皇族之间,再如何生疏,也终究是一家人,血浓于水。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是,我明白。”秦慕白点了点头。他知道,李勣的意思无非是在劝他,还是不要和李恪走得太近为妙。现在这时候,和哪个皇子走得太近,都是危险的信号。比如眼前,李佑就算举旗叛逆了,李世民也大张旗鼓的派兵来平叛了,但最先想到是“生擒”李佑再说。至于阴弘智等那批“挑唆与附逆”之人,则是必死无疑。 说得更明白一点,皇子就算犯错,头上好歹也有皇亲血缘这一道免死金牌;反之,他身边的人却是定死无疑。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夺嫡争储如此凶险的原因。这种时候如果站错队,就意味着人头落地。 眼下这朝堂,明显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博奕的舞台。李承乾虽然不肖失德,但他有嫡长子这个天生的优势,和传统立储“规则”为后盾。李泰呢,文治出众心术深远,更加符合李世民对于自己接班人的各项标准要求,眼下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不管这两个人谁最后胜出,可以料想,他们都不大可能在最后放过“英果”类于李世民的李恪。 从这一点上分析,站在李恪的“班队”里,的确危险。 李勣,就是朝堂上出了名的“中间派”。他哪个皇子也不偏向,唯皇帝之命是从。早在当初,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之时,他也不偏向任何一人。连李世民拉拢他过来站队,他都拒绝了。与他类似的,还有李靖。 这非但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前程,李世民反而对他们的“秉直”与“忠诚”更加信任。 秦慕白仿佛嗅出了李勣话中的一些意思,是劝他“保持中立”方为妥当。 “慕白,你是个聪明人,我也就不多说了。”李勣微笑的道,“难得卫公收你为门生,传你兵法。你当好好珍惜机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该用的地方才是正道。” 这一些话,就说得更直白了。 秦慕白心领神会的点头:“谢世叔谆谆教诲。待回京之后,我会多去卫公府上讨教。一心研读兵法,不问杂事。” “嗯,孺子可教。”李勣笑呵呵的点头,“还有,最近关陇一带好像很热闹。你那老父,在兰州可能会有些忙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