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页 (第2/2页)
很多百姓都会带着家业投到高门大户门下。” “也就是说,江南本来就收不上税?” “对比江南的耕地和人口数量,是的。江南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官绅豪强手中,朝廷本就收不上税。至于为什么税金会如此至少,只不过有人玩了点小手段,把其中的银钱藏了起来而已。” 妙玉从衣袖里取出一道本章,看了看,道:“这是来自于户部的闵郎中的折子,闵郎中在户部江南司任职十六年,这是他利用户部鱼鳞册整理出来的江南土地变更图录。请皇祖父和父皇过目。” 立刻就有太监将这道折子捧给太上皇。 “另外,这是开海禁的这几年生丝等物市价变化统计。另外,去年江南布帛走私海外的数量为252万1784疋,是全国上缴国库的两倍;茶302万1474斤,是上缴国库的三倍。” “信口雌黄!” 下面的大臣们都跳了起来。 就连年幼的太子都看出来了,他们慌了。 妙玉轻笑,拿出一物托在手里,道:“你们知道这什么吗?” 诸人见那是一方四四方方的印,只有掌心大小,但是没有人认为,那是妙玉的私印。 “这是纵横四海的靖海王印,也就是俗称的徽王印。同时在本宫手里的,还有十九年来中原跟海外贸易的全部账册。”妙玉道,“也别说什么海禁害民了。朝廷禁海,总有人利用手里的权势走私,不用纳税,最后得十倍的利润。朝廷开海,虽然国库丰盈了,可是这利润却下降到了六倍。因为本宫让某些人变相地把该交的税交了,因此你们才容不得本宫,就跟这位靖海王一样。对么?你们真当人家不知道你们在背地里设下了陷阱,要他的命吗?” 如果不是因为清楚这样下去,朝廷最终会被糟糕的税制拖垮,这位靖海王也不会选择接受招安。 只不过,没得选择的情况下,对方只能接受江南官绅的要挟,如今有了妙玉的橄榄枝,别说是这枚王印了,就是账本,人家都毫不犹豫地送了过来。 靖海王能自封大宋徽王,靠的不是这枚王印,靠的是他自己。 妙玉这才对着太上皇和皇帝跪下道:“启禀皇祖父,启禀父皇,这是端慧的海洋经略,以东洋丰沛的金矿银矿补充火耗不足,以吕宋丰沛的孔雀石铸造铜钱以稳定国内物价。请皇祖父和父皇过目。” 太上皇怒道:“这些混账!” 到了此刻,他哪里还不清楚的?这些大臣们又耍了他一通而已。 妙玉道:“皇祖父,不是这些大臣们不够忠诚,也不是他们无能,他们只是太成功了。国朝想尽办法制约皇权,可是他们利用金钱形成了利益联盟,虽然相权之名,却有相权之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