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起点 (第2/2页)
,递到吴斌的面前。 “jake吴,你这是疯了吗?编写教材可是教育部门的事,个人有可没有这个义务。” 杰西卡是不会明白他的心情的,因为她不会明白一个大华人对祖国的情感。 吴斌摇摇头,顶着布满血丝的眼球说道“杰西卡,睡吧,我等会就好!” 喝了一口咖啡,苦涩的味道,很是提神,吴斌继续在桌案上思索。 看了美国的教材,感触颇深。在1924年,美国的数理化教育,已经开始发散思维的引申,教材中每一个定理,公理,都组织了语言来介绍。 怎么来的,有什么用,没有这项定理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有多少人为这项公理的诞生做出了贡献,这条公理又可以引申哪些定理…… “确实有趣,应该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吧,只是这进度不免慢了一些。” 编写教材是件繁琐的事,吴斌不懂教育学,依据的是美利坚教学的蓝本,再加上自己学习上的感触。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天,终于接到林长民打来的电话,学生已经到了华盛顿,离纽约也就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到站时间是第二天早上九点。 …… 纽约火车站 林长民远远看到举着“大华留学生接站”牌子的吴斌,带着学生走过去,看到吴斌脸色疲惫的样子,笑道“吴斌,这可不是我印象中的样子,不要告诉我,你是太激动睡不着,我可是不信的。” 林长民介绍了副会长吴凯,又向学生介绍了吴斌。 一直以来,在这些学生心中,吴斌这个人名一直笼罩着一团迷雾,到底是怎样的人,花巨额资金资助这么大的计划。 在他们看来,一定是名德高望重的老华侨,所以这些学生一看到真实的吴斌,个个张大着嘴,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没想到他这么年轻,似乎比我们大不了多少。” “这可是大老板,一年资助几十万大洋。” “了不得,我还听说他来美国的时间也不长。” 学生们议论纷纷,林长民忙压了压手,示意他们安静。 吴斌扫了一圈,果然理工是男生的天下,三十个人只有两个女生。他笑着打了声招呼,赶紧安排学生上车。火车站人流繁杂,可不是交流的好地方。 第一站安排的是甲骨文的食堂,阿尔曼已经买好了生活用品,每人一大包。 两个人住一个家庭,十五家租住的民居家庭也来了人,事实证明在美利坚,不能用美元解决的事很少,加了一美元,每个家庭都很乐意派个代表来接人。 另外,吴斌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二十美元零用,细心的阿尔曼还将美元兑换成小额的美分方便使用。 “同学们,现在自由分配,两个人一组,分别住进这些美国家庭,包里是牙刷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如果还有缺少的,可以花钱去买。 今天先到这里,你们车马劳累,好好休息,明天九点,准时在甲骨文集合,都听清楚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