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政见不同(剧情/朝堂之争) (第2/3页)
有大军压境之势,边患之事迫在眉睫,实无法一拖再拖。 “边关战报,狄人近日在澹州活动频繁,显然是心怀不轨,对我朝边界虎视眈眈,不知众爱卿可有何应对之策?” 十五岁的少帝端坐于龙椅之上,举手投足间俨然已有帝王的气势与威严,陆景云看在眼里,心中颇为宽慰,深感自己有幸为大梁培育出了一位贤明的君主。 皇帝既已发问,众大臣左顾右盼片刻,随即开始进言献策,一时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礼部白修远率先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应即刻派兵赶赴澹州,狄人若敢进犯,则应出动大军杀之,杀他个片甲不留!以此震慑外敌,量他数年内不敢再进犯我朝。” 白修远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即哗声一片,大臣们皆交头接耳,长吁短叹。陆景云侧目看向最前方的陶笙,却见那人不言不语,俨然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陆景云曾与白修远十分要好过,但如今他也清楚白修远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白兄”了,白修远是陶相一派的重要成员之一,白修远的主张,自然也代表了陶笙的意思。 “启禀圣上,微臣亦以为狄人气焰愈发嚣张,朝廷理应派大军驻守在澹州,时刻准备好出兵迎敌,否则万一敌军来袭,岂不会打得我们猝不及防?” “启禀圣上,微臣亦主张对狄人用兵,狄人狼子野心,其觊觎之心从未变过,我朝若一味忍让,只会让其得寸进尺。此时不战,来日狄人日益强大,我朝必将岌岌可危,为时晚矣。” “启禀圣上,狄人不足惧,先帝曾屡次对狄人用兵,次次将其打得落花流水,陛下亦曾随先帝出征过,臣以为陛下应御驾亲征,此一战必将能换取我朝边界数十年的和平。” “……” 在一片“主战”声中,陆景云忽然站了出来,“启禀圣上,臣以为此时打仗委实不妥!” 话音刚落,众人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落到了他的身上,连陶笙也扭过头看向他。 陆景云被他们看得很不自在,但事关重大,他也顾不得许多了,遂大声说道:“圣上,如今国库空虚,军民疲乏,此时乃是休养生息之际,万不可再连年征战,直弄得民生凋敝,得不偿失……” “哦?”不待陆景云说完,陶筝便眯起细长的凤眼,语气冷硬地开了口,“不知陆大人有何高见?” 陆景云不看陶笙,而是目视前方,继续向萧绰禀报:“微臣以为眼下应派使臣主动出使北狄,与其修好,臣听闻北狄新换的首领,其母乃是大梁女子,其为人开明,崇尚中原文化,若我朝加以笼络,或许能避免战祸……” “陆大人!”陶笙再次打断了陆景云的话。“陆大人请慎言!” “相国大人莫急,让陆大人把话讲完吧!”一直默不作声的萧绰忽然说道。 陶笙一甩衣袖,不情不愿地说道:“是!圣上!” 陆景云心中不解,陶笙为何主张对狄用兵,再说,按照陶笙的性子,在朝堂上总是镇静自若,万不该会是方才那个样子,但眼下不是思索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理了理思绪,接着说道:“此时若在东北边界用兵,西北和西南边防必将空虚,倘若胡人和南蛮趁机入侵,我朝又该如何是好?微臣以为,能不战则不战,应尽力免于战火,而不应主动挑起战端……” “陆大人此言差矣!”这回是白修远打断了他。“并非是我朝要战,而是狄人虎视眈眈,贼心不死,狄人乃野蛮未开化之族,威胁我大梁北境长达数百年之久,始终是大梁的心腹之患,一日不除,我朝边境一日难得安宁……” “白大人!”陆景云顿时热血上涌,不禁提高了音量。“你可知道?真打起仗来是要流血的!是会死人的!打仗不是你一张嘴在这里说打就打,并非那样简单,你没上过战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